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铁血魏晋南北朝 《拓跋鲜卑篇》 第一百七十八章 谈谈打打(五)

作者:胡马啸西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2-11 09:57:42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百年争战 无敌万岁爷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监控大唐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上回我们说到北魏帝国和南梁帝国不断往朐山地区增兵,一场恶战渐渐拉开它狰狞的帷幕。史书记载,公元511年夏季,北魏卢昶的援军率先到达朐山,登城固守。不久,南梁马仙琕也率军赶到,包围朐山,实施攻打。南北两大帝国就这样你来我往,朐山攻防战一打就是好几个月,双方各有胜负。

    而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瞬间就来到本年的秋季,正如游肇跟元恪分析的那样,北魏军在地势低洼的朐山地区并不利于持久战,卢昶在和马仙琕对抗的过程中渐落下风,于是又派出使者向皇帝元恪请求增援士兵六千,粮食十万石。

    但现实情况却给卢昶上了一课,由于几年前北魏帝国在钟离之战中大伤元气,之后边疆又连年爆发战争,于是北魏边疆粮食储备和兵源此时已经捉襟见肘。史书记载,元恪此时只派出了四千援军驰援朐山,而对于卢昶提出的粮食补给,史书却只字未提。

    我们知道,战争其实打的就是后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线将领就算是“孙武在世”,也不可能率领缺乏箭矢利刃,饿着肚子,连走路都困难的疲敝之卒获得胜利。更何况,北魏此时的主帅还是个皇帝身边的宠臣,从未经历过战争历练的文官卢昶。

    史载战争打到公元511年的冬季,卢昶所部粮食等物资全部枯竭,而就在此时,北魏帝国增援朐山的后方基地琅琊城守备军司令傅文骥又给卢昶背后插了一刀,史载他献出琅琊郡城,投降了马仙琕!

    而傅文骥的献降却实实在在成了这场战争的“拐点”。12月19日,卢昶的神经终于崩溃了,他首先率军突围逃走;而北魏军主将这一跑不打紧,北魏各个军镇军营士气全无,全线崩盘;俗话说兵败如山倒,没有组织,全线崩溃的北魏军兵此时全都成了待宰的猪羊,南梁振远将军马仙琕率领南梁精锐漫山遍野的追杀魏军,朐山地区二百里间,魏军尸体相互连接;而正在此时,天又降下大雪,那些缺食少穿,从南军利刃下逃出生天的魏军兵士又多被冻死冻伤,史载最终从朐山战场逃出来的魏军士兵仅十分之一二而已。

    北魏南梁的朐山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我们说北魏在朐山的惨败有客观也有主观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北魏钟离之败后元气大伤,边境人心浮动,战略储备匮乏,在朐山这个地势低洼之地作战又不占地利,所以战争还没开始,就有了失败的先兆。

    从主观讲,北魏帝国名将元英在一年前病逝,而另一位熟悉徐州情况的战将邢峦也不知为什么没有被派往前线(或许是生病?史书没有记载,也不能乱讲),所以皇帝面前的红人,“饥鹰侍中”卢昶就无奈变成了此次战役的主角。

    卢昶出身北朝名门望族“范阳卢氏”,历代都有卢氏子弟担任帝国高官,像卢昶的爷爷卢玄本身就是北魏重臣崔浩的表弟,官至宁朔将军兼散骑常侍;而卢昶的老爸卢度世更是进位侯爵,担任帝国太常卿,兼镇远将军。不过,尽管卢昶家室显赫,但都以“文治”名扬于世,在军功方面均无大的建树。不仅如此,卢昶在其公职履历里面,还有一个不光彩的污点。

    那是在孝文帝元宏时期,南齐萧鸾杀死萧昭业自立为帝,元宏以此为借口南征(参见“风云再起”),而史载此时卢昶正在出使南齐,而不幸的是卢昶的大哥卢渊还正在元宏军中出谋划策,跟南齐军恶战之中。

    可以想象,当时作为北魏使者的卢昶在南齐的处境是何等尴尬。萧鸾没有客气,软禁了卢昶等北魏使者,对于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只提供腐烂的稻米和酸臭的鱼虾以示侮辱。史载卢昶由于害怕命丧南朝,于是泪汗交加,给什么吃什么,没有一点大国使者的样子;相反,另一个北魏使者张思宁却大义凛然,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尊严,最终绝食而亡!

    后来两国止兵休战,卢昶最终回到北朝,皇帝元宏斥责他道:“遵奉朝命之礼,宁死不辱,即使流放到天涯海角,仍然应当守节至死!你不能用长缨绑缚贼人首级,已是可恨,何以竟至于低头饮水啄食,把自己等同于犬马!?人固有一死,或长或短有那么重要吗?你如果杀身成仁,还可以名垂青史,为什么甘愿吃他们的马料,辱没君父呢?即便你不能远效苏武牧羊之举,难道你面对张思宁就没有一丝愧疚吗?”于是罢免了卢昶的一切官职。

    虽然卢昶给祖上丢了脸,但卢氏家族毕竟家学源远流长,在北魏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卢昶本人也确实有才,后来经人推荐又重新进入仕途,等到宣武帝朝,又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但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卢昶是一个“惜命怕死”之人,“行政管理”是其所长,而“上阵杀敌”实在是赶鸭子上架了。像卢昶这样的“文人”,在庙堂之上口若悬河,弹劾同僚是他们的强项(在“督军的决断”的章节,我们就介绍过卢昶是如何弹劾邢峦的),而在生死相搏的战场,通常他们在困境中“亮剑的勇气”上就会逊那些武将一筹。

    史载朐山大战前,卢昶作为徐州刺史,对待将士倒是非常贴心,经常“走基层送温暖”,慰问士兵。但军营是个特殊的地方,没有任何军功的他根本“镇不住”那些军中的“老油条”。《魏书》记载,由于卢昶没有军事指挥能力,他的军参谋长羊燮欺上瞒下,干了好多坏事,将士们多有怨言。于是在朐山之战最紧要的关头,琅琊城主傅文骥最终反水(不知傅文骥是否得罪了羊燮,但不可否认的是傅文骥在北魏干的不爽),成了魏军“压断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朐山之战终以北魏的惨败结束,于是游肇提出的“用朐山换宿豫”的外交动议,终因朐山的再次丢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尽管北魏朐山之败是各种因素综合导致的,但卢昶作为最高指挥官,其临阵脱逃的做法难逃其咎。但卢昶毕竟是皇帝身边宠臣,所以元恪最终只是把卢昶锁拿回京,罢免了他全部官职而已。

    朐山之战以后,南北两大帝国持续多年的战争终于渐渐平息下来。双方都在养精蓄锐,舔舐伤口,维持着一种默契的平衡,等待着下一次风暴的来临。

    而北魏帝国宣武帝元恪接过其父皇孝文帝元宏的“南征大旗”,在和南梁帝国来来回回数次交手之后,也即将走完其“战斗”的一生,驾鹤南行了。一个传奇的女性即将走上北魏帝国的政治舞台,掀起巨大的波澜。

    那么北魏帝国还将发生什么样精彩的故事呢?我们下一回再说吧。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