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秦史通俗演义 正文 第十四回宁公即位庶长专权兴兵伐魏复立芮伯

作者:老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6-05-16 12:30:45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四大名伶 女帝陛下,您何故造反?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九州立志传 夭折了!我的姐姐是女帝! 乱世奇商佥载 红楼襄王 农门权宠小辣妻 

    第十四回宁公即位庶长专权

    兴兵伐魏复立芮伯

    话说秦文公为了修缮和扩建郿邑的西陲宫,命工匠们前往雍南山砍伐木料。可是,工匠们在砍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颗大梓树,利斧砍下去,还没等拔出来,忽然狂风大作,乌云满天,暴雨如注。待雨停,拔出斧头,那大梓树的伤口又愈合。工匠们再砍则分毫不入。工匠们无奈只好放弃,回到郿邑后,将此事报于秦文公。秦文公听罢万分惊异,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日,秦文公尚未上朝议事,忽见一内侍来报说,有一瘦弱之人前来求见,说有要事告之。秦文公立即传旨召见。内侍将那人带入宫中拜见。秦文公见那来人瘦弱无比,满脸病态,心中不乐。那人叩拜已毕,便对秦文公说:“小人昨日夜晚在雍南山,遇一奇事,欲禀报于国君。”秦文公也想知道是何奇事,便命速速说来。那人说:“昨夜小人看病回来,途中路过雍南山,由于路途遥远,劳累疲乏,便在一颗大树下坐下休息,不觉睡着,忽然仿佛听到有鬼的说话声。小人睁开双眼,虽然心里有些害怕,可是不见鬼影,只听鬼声。只听见那鬼向树神贺喜说:‘日间之战大获全胜,一定很辛劳也。’那树神听罢却毫不在意地说:‘这哪里算得上辛劳。’那鬼见树神如此傲慢心中不快,便又对树神说:‘尔虽然昨日脱过此难,可是,待明日秦人若披其发,并用朱丝缠绕于树身,然后再砍伐于尔,那将如何?’那树神听罢,默默无语。小人听罢,不敢久留,便偷偷溜回,特来报知国君。”秦文公听罢暗喜,心想:“如此说来,伐树奇事必有鬼神做崇。”于是,给了那人一点赏赐,命他勿要声张此事,让其离去。

    秦文公待那人走后,便命人将太史敦召入宫中,告之此事。然后又问太史敦:“此等怪事不知真假,可信否?”太史敦回答说:“此等怪事虽不可全信,但可以其所言而再伐此树,看可行否。”秦文公点头称是。于是再次命工匠们前去砍伐那棵大梓树。果然,很快将那棵大梓砍到。可是,正在工匠们高兴之时,忽然,从树洞之中窜出一头大青牛,向丰水奔去。众工匠们惊异,便追逐而去。不一会儿,只见那头大青牛,隐没在丰水之中。工匠们无奈,只好回报于秦文公。

    后来,有人看到大青牛从丰水中跑出来,祸害百姓,便报知秦文公。秦文公立即派十名勇士前往丰水,守在河边待其出来时将其杀死,以除祸患。一日,那大青牛再次冲出丰水,十勇士奋力向前,可是那大青牛力大无比,十勇士皆被撞倒负伤,不能近前。十勇士无奈,只好回报秦文公。秦文公对太史敦说:“以爱卿只见,当如何处置乎?”太史敦献策说:“此牛乃大梓树中之物,何不仿砍伐大梓树之事而行之。”秦文公听罢顿悟,然后,再命十勇士前往丰水除害。那大青牛再次冲出丰水,见十勇士皆披头散发,心中大惧,不敢再与争斗,掉头就跑,又重新钻入丰水之中。十勇士在水边守候数日,大青牛再也没敢露出水面。十勇士无奈只好回去,向秦文公禀报斗牛之事。秦文公闻报心中欢喜,心想:“披头散发,可战胜大青牛,亦可用于军中战胜敌人也。”于是传旨,命人制作髦头用于军中兵器之上,立于军中。又命人在武都郡建一座怒特祠,祭祀大梓牛神。

    秦国的强盛和地位的提高,引起了中原一些诸侯国的妒忌。鲁国的鲁惠公闻听秦国僭祀上帝,非常生气,便派遣太宰让前往周都洛邑,面见周平王,请求效法秦国的作法,用郊禘之礼。周平王不许。太宰让无奈回到鲁国报于鲁惠公,鲁惠公听罢拍案大怒说:“吾主周公有大功于周王室,又是至亲,王之礼乐皆吾主周公所制也,子孙用之又有何妨哉!况且,天子即不能禁秦用之,何以禁鲁之用乎?”遂命人准备僭用郊禘之礼,其盛况比于王室。周平王闻知此事,虽愤怒以极,但自知力不能及,不能禁之,只好听之任之,不再过问此事。各大国诸侯见周平王不能禁秦、鲁用郊禘之礼,谁也不肯示弱,皆用僭越之礼。自此,周王室日益俾弱,各国诸侯擅权自立,相互侵伐,天下纷乱,进入了诸侯争霸时期。

    周平王五十一年,秦文公四十六年,周平王病死,太子姬狐由郑国返回洛邑奔丧,由于悲伤过度,还没等继承王位就死了。然后,群臣拥立其子、周平王之孙姬林即位,是为周桓王,第二年,改元为周桓王元年。

    尽管中原诸国相互征战,天下纷乱,秦文公并没有参与进去,也没有兴兵征战,开疆扩土,扩大领地,只是安心治理内政,秦国可称得上国泰民安,平安无事。可是,人生总是有一些不如意的事。秦文公所立的世子,近几年来身体总是不适,近来病情更加严重,非常让其挂心。秦文公四十八年,秦世子病故。这老来丧子,对秦文公是个沉重的打击,待将世子的丧事处理完毕,顿时就显得老了许多。世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受秦文公宠爱,如今正直壮年,却突然故去,岂能不让人伤心。秦文公觉得,世子虽没能继承君位,但也得有个名号,于是,赐谥号为竫公,又称为静公。又立竫公长子赢立为世子。自此,秦文公经常是心情忧郁,闷闷不乐,一年多后,便身患重病,再加上年老体衰,一病不起。秦文公五十年,秦文公便病逝在郿邑的西陲宫中,埋葬在西陲,在位五十年。

    秦文公死后,大庶长弗忌、左庶长威垒、右庶长三父等群臣尊秦文公遗言,拥立竫公之子年仅十岁的世子赢立即位,是为秦宁公,亦称秦宪公。秦宁公年幼,秦国大权皆归三庶长行使。

    一日,三庶长共同商议秦国的形势,大庶长弗忌说:“当今秦国之势,除南有秦岭之外,三面受敌,皆戎人也。自襄公立国以来,意欲东进,终无大的进展。文公时期,虽取岐地,却将岐东之地献于周王室,然周不能守其地,复为戎人所取,因而使秦不得东进,反受其侵扰也。吾以为可暂避戎人之锋,在集聚力量击戎,应迁都于平阳。不知二位以为如何?”左庶长威垒、右庶长三父听罢,皆表示赞同。威垒还说:“此等迁都大事,吾等不好自作主张,亦当召集文武群臣商议迁都之事,再奏明秦君方可行之。”弗忌、三父亦觉威垒所言有理。第二日早朝,威垒便向群臣说明迁都一事。群臣闻知一时之间议论纷纷,各言迁都利弊。最后大庶长弗忌将欲东进,攻伐岐东之戎,保国都之安的意思陈述一番,群臣皆不再言。于是,三庶长又入宫见秦宁公,奏明迁都一事。秦宁公虽然年幼,但聪明绝顶,知三庶长大权在握,岂能被其意而行之,况且迁都一事利大于弊,便点头应允。当然,迁都一事使三庶长也达到了在群臣中立威的目的。

    三庶长见君臣上下对迁都一事皆无异议,便命人前往平阳筹备迁都,兴建城池、宫室,为秦宁公兴建封宫而居之。秦宁公二年,秦国都城由汧渭之会的郿邑前往平阳(今陕西宝鸡县东)。

    完成了迁都一事后,三庶长便筹备征伐岐东之地的西戎部落——荡社。这个荡社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个部落,首领自称为亳王,趁周王室无力管理岐东之地,便侵占这块富饶的土地。多少年来,与秦国以岐山为界,以相持多年,谁也不敢侵扰谁。而今亳王闻听秦国已迁都平阳,还以为秦文公死后,秦惧亳王之强向西退却,于是,对秦国的防御有所放松。三庶长闻听探子回报,见有隙可乘,便兴兵攻伐荡社,将西戎兵马杀得大败。亳王也是能征惯战之将,便收拾残兵败将,继续抵抗,一时两军形成相持局面,直到秦宁公三年,才彻底打败了亳王,平灭荡社。

    此次,扫平荡社,使秦国的领地扩大到岐东地区,又向东迈进了一大步,已接近丰镐。这次胜利,三庶长的功劳最大,秦宁公给予了很高的赏赐,由此,三庶长的权势更大。

    秦文公三十九年,周桓王三年时,秦国的近邻有个姬姓小国叫芮国(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出现了一件政治事件。芮国是周武王开国就封的伯爵,首位国君叫姬良夫。当传到周桓王三年时,芮国国君叫姬万。此人昏庸无能,骄奢淫逸,宠妾甚多,不理国政,国中政事多由其母亲决定。他的母亲芮姜非常讨厌他,多次劝谏,他就是不听。因此,芮姜便召集群臣商议,欲废掉芮伯万,另立新君。其实群臣早就对芮伯万的所作所为不满,如今其母意欲废掉,皆表示赞同。可是,再立何人,一时还找不出合适的人选。这个事情虽没有最后定准,但废立之事传到了芮伯万的耳朵里,吓得他目瞪口呆,束手无策。事到如今,成群的姬妾还有何用,唯有保命要紧。当天半夜,就带着几个爱妾离开芮国,逃到了魏国(今山西芮城县一带)。魏国也是一个姬姓小国,国君魏伯同芮伯万是好朋友,性情相投,皆是吃喝玩乐之辈。见芮伯万来投奔,便将其收留,让他避居在一座小城之中。后来,人们将此城称为芮伯城。

    芮伯万的母亲芮姜闻知其逃往魏国避居,也不再追究,国内也没再立新君,国内一切政事皆由芮姜裁决。芮伯万在魏国一呆就是八年。当到了秦宁公七年,秦国已稳定了新占领的岐东之地。三庶长为了扩大秦国的政治影响,便向秦宁公启奏,意欲攻打芮国,重新让芮伯万回国即位,使芮国依附于秦国,以立秦国之威。三庶长所奏不无道理,况且,三庶长权势不在国君之下,秦宁公哪有不允之理。三庶长便筹备粮草兵器,于秦宁公八年,兴兵攻芮。大庶长弗忌亲帅大军,攻入芮国境内。弗忌本以为芮乃弹丸小国,兵微将寡,不堪一击。可是刚进入芮国境内,就遭到了芮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当攻到芮城之下时,已是损兵折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而,芮城久攻不下,相持数月大败而归。原来芮姜早就有所准备,以防备秦国的进攻,虽然国力较弱,但军民上下一心,故而战胜了强大的秦军。

    大庶长弗忌率领败兵回到了平阳,非常沮丧,将战况报于秦宁公。胜败乃兵家常事,秦宁公并不怪罪,反而安慰一番。可是,弗忌这口恶气无处发泄。一日早朝,弗忌向秦宁公启奏说:“秦攻伐芮,虽不胜,而复立君位,乃正义之举也。芮国内多年无君,而由一妇人主国,非常理也,应报周王知之。”秦宁公听罢亦觉有理,便依弗忌之意,遣使赴洛邑报于周桓王。周桓王闻报,芮伯万被母后驱逐至魏国,国内多年无君,不由大怒,俗话所言:国内不可一日无君,而芮国已数年无君,是何道理。于是遣使前往魏国,命魏伯率兵将护送芮伯万回国复君位。其实周桓王早就知道此事,只是力不能及,管不了罢了。如今有秦国撑腰,也可以通过此事树立自己的天子之威。

    魏伯接到周天子的旨意后,是两头为难,自己这魏国不过是个弹丸小国,对周天子的旨意不敢违抗,可是,若送芮伯万回国恢复君位,凭魏国的力量岂能做到乎。强大的秦国进攻芮国,都没能取胜,若兴兵攻芮,必败无疑,岂不是自讨苦吃。魏伯思虑再三,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可周桓王的使臣还在等着回话。魏伯无奈,便对使臣敷衍几句,表示遵旨而行,将使臣打发回去。然后,传旨召集兵马准备送芮伯万回国,可是,并没有兴兵入芮,也没敢送芮伯万回国。周桓王以后也没有再言及此事,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秦国大庶长弗忌闻知周桓王命魏国送芮伯万回国复君位,也想参与此事,以示秦国之威。可是,魏国却按兵不动,非常生气,便上奏秦宁公,请求再派使臣前往洛邑,向周桓王奏明魏国违背天子旨意不肯送芮伯万回国复君位一事。此时周桓王自知自己的力量有限,至于魏国送不送芮伯万回国,也管不了许多。可是,经秦国使臣的一番挑拨,不由怒火上升,心想:“寡人乃堂堂天子,天下之共主,就连魏这样的小国都调动不了,哪里还有天子之威,定要惩治一下魏国,以立王室之威。”于是,传旨命周公率领周王室的兵马讨伐魏国。这时在朝中担任上卿的虢公,也愿兴兵相助。周桓王又让秦国使臣回复秦宁公,邀秦国出兵共同伐魏。秦宁公立即召集三庶长商议兴兵伐魏一事。三庶长得知此事非常高兴,奉周天子之命征伐魏国,可谓名正言顺,出师有名。这样可以逼迫魏国交出芮伯万,再以周天子之命将芮伯万送回芮国复位,使魏芮两国皆惧秦国之威,从而依附秦国。于是,大庶长弗忌点齐兵马直奔魏国而去。

    而此时的魏伯对秦国的这些小动作一无所知,每天仍是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这一日,忽然有内侍来报,周桓王派周公率大军与虢、秦两国兵马共同伐魏,已经攻入魏国境内,很快就要攻到国都魏城。魏伯顿时被吓得魂飞天外,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大臣启奏道:“魏乃小国,岂可抗天子之威,况且有虢、秦相助哉。当今之计,唯有投降方为上策。”魏伯听罢点头应允,于是带领群臣前往周军大营面见周公,表示愿意投降,只是不知何故触怒天子之威。周公大怒说:“天子命尔送芮伯万回国复位,何以不尊旨意而行之。”魏伯见周公言及此事,便解释说:“吾魏国小力弱,兵微将寡,实无力送其归国也。还望周公在天子面前美言,使脱魏国之难矣。”周公听罢,觉得魏伯所言不无道理。这时站在一旁的秦国大庶长弗忌说道:“既然魏国不能行天子旨意,吾秦国可代行之。不知周公以为如何?”魏伯见秦国愿送芮伯归国复位,心中暗喜,这样也可解除自己的一块心病,若不然此事,芮伯在魏居住到何时才能完结呀。周公闻听此言,觉得秦过愿意为周王室效力当然是件好事,也表示赞同。在一旁的虢公仲见秦国出风头心里虽然不太高兴,但也不好说什么,也就点头同意了。就这样,魏伯将芮伯万交给了秦国,由大庶长弗忌带回秦国。周公与虢公仲也率领各自的兵马离开魏国返回周都洛邑。

    大庶长弗忌率领秦军,带着芮伯万回到了秦国,将情况报于秦宁公。秦宁公听罢心中大喜,便择一吉日,亲自送芮伯万归国复君位。

    芮伯万自从逃离芮国,在魏国生活了七八年,虽然说魏伯待其不薄,可是,寄人篱下总是不太舒服。如今被强制带到秦国,心中惊恐万分,将命在旦夕,恐怕连寄人篱下的生活也不能保正了,每当想到这里便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可事过不久,闻知秦宁公果真要送自己归国恢复君位,这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真是感激涕零,亲往平阳封宫叩拜秦宁公。秦宁公笑着对其说:“芮伯勿虑,寡人已遣使前往芮国面见尔母后,已经应允,万无一失也。秦、芮两国乃是近邻,日后还要友好相处,相互照应,万不可背寡人之好意也。”芮伯万见秦宁公想得如此周到,更为感激,再次叩拜谢恩。

    再说芮伯万之母芮姜,自从儿子万逃离芮国,自己便大权在握,将芮国治理的也算可以。可是,转眼之间过去了七八年,虽然恨儿子不争气,但毕竟母子连心,日久天长哪有不挂念之理。如今接到秦使带来的秦宁公的书信,连忙打开观看,得知秦国奉周桓王之命,送儿子万归国恢复君位,心中亦是欢喜,便写好回信,让秦使带回,表示愿意接纳芮伯万回国恢复君位。就这样秦宁公与三庶长率领秦军护送芮伯万回到了芮国。芮姜亲自率领芮国的文武群臣迎于芮城之外。芮伯见到母亲,跪倒叩拜,芮姜上前将儿子扶起,母子相见抱头痛哭。俗话说,母子连心,这七八年没见面,思念之情可想而知。芮伯万在外面寄人篱下生活七八年,也算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这回侥幸回国恢复君位,深知得来不易。因此,即位后再也不敢骄奢淫逸,不理国政了,在母亲芮姜的协助下,开始精心治理国政。芮姜见儿子回来后与从前大不一样,心情非常高兴,对秦国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送给秦宁公很多珍贵的宝物。待芮国一切安排停当,秦宁公与三庶长便率领秦军返回秦国。自此,秦国在各诸侯国中,名声大振。

    几年过去,秦国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秦宁公十二年,三庶长觉得,上次平灭荡社,然而并没有将荡氏之戎消灭,所余残部又开始死灰复燃,开始骚扰秦境,欲再次兴兵征伐荡氏之戎。于是,秦宁公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征伐之事,大家皆无异议。但在何人为主帅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大庶长弗忌虽然年老体弱还欲带兵出征,左庶长威垒、右庶长三父皆不同意,秦宁公认为左、右庶长所言有理。其实,秦宁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即位已经十二年,年龄也二十多岁了,从没有带兵征战过,没有军功在秦国就难以立威。再者三庶长的权势越来越大,日后自己何以主国。于是,最后决定,由秦宁公亲征荡氏之戎,由左庶长威垒、右庶长三父辅佐,由大庶长弗忌守国。

    此次征伐荡氏之戎,可谓顺利,经过几十日的征战,杀的荡氏之戎四散奔逃。秦宁公头一次出征非常兴奋,一直将其追杀到大西北的荒无人烟之地,才撤兵,返回平阳。可是,在返回平阳的途中,秦宁公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待回到平阳封宫,便一病不起,请遍名医,也没能治愈。数月之后,秦宁公便病死在平阳封宫,在位十二年,埋葬在西山大麓,号曰秦陵山。

    秦宁公死后,秦国在何人即位的问题上,开始内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