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秦史通俗演义 正文 第81回五国伐秦自去帝号齐王灭宋声威大震

作者:老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6-05-16 12:30:55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假太监:我靠旷世奇功护国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监控大唐 百年争战 混在后宫的前朝余孽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第八十一回五国伐秦自去帝号

    齐王灭宋声威大震

    话说魏冉因身体不适,辞去右丞相之职后,便推荐客卿寿烛为右丞相,秦昭襄王便依魏冉之意拜寿烛右丞相。

    魏冉虽然不担任右丞相,但仍是大权在握,制定的“南联于楚,东结于齐”,“东伐韩、魏”的政策不变。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秦昭襄王命白起为大将军,继续伐韩,攻取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一带)。命老将司马错为大将军率师伐魏,攻取轵城(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司马错又挥师伐韩,攻取邓城(今河南孟县西)。宛城先属楚,后归韩,与邓城为当时的冶铁中心。战国时期,楚、韩均以铁兵器锋利而著名。

    秦昭襄王见东伐韩、魏战果丰硕,心中欢喜,厚赏白起、司马错等出征将士。此时魏冉经过一年的休养,身体逐渐得到了回复,秦昭襄王更是高兴,亲自前往家中邀请魏冉入朝复相位。魏冉再次取代寿烛为右丞相。

    数日之后,秦昭襄王依照母亲宣太后之意,升大殿封赏其亲族,将穰城(今河南邓州市一带)封给魏冉,并封其为穰侯。封芈戎为华阳君,亦列为诸侯。将邓城封给泾阳君赢悝,将宛城封给高陵君赢市。

    魏冉被封为穰侯,恢复相位后,进一步加强了“东伐韩、魏”的攻势。韩釐王、魏昭王,以及周赧王皆吓得是心惊肉跳,以秦军之强是不可抵挡。韩釐王无可奈何,为保自己一时之安,不得不将武遂之地二百余里割让给秦国。魏昭王见韩割地讨好秦国以自保,自己也是没有办法,也只好将河东之地四百里割让给秦国。而周赧王见韩、魏两国皆割地讨好秦国,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土地可割的了,只好派遣东周君携厚礼前往咸阳,朝拜秦昭襄王,以讨秦欢。

    尽管韩、魏、周极力想讨秦欢,以自保。可是,秦昭襄王、魏冉不会放弃“东伐韩、魏”的策略。秦昭襄王十八年(前289年),便以魏暗中联合赵国以拒秦为借口,穰侯魏冉亲自挂帅,为大将军,命白起、客卿错为副将,率领二十万大军伐魏。其实,魏冉名为主帅,主要还是以白起为主将征战。此时的魏军哪里是秦军的对手,很快被打得四散奔逃。秦军是所向无敌,一连攻取魏河雍等六十一座城邑。魏昭王闻报,秦军是长驱直入,攻入魏国腹地,魏都大梁亦暴露在秦军面前,不由得大惊失色,若解魏之危,唯有向强国求救。可是,齐、楚虽强皆合于秦,韩自顾不暇,无力救助,唯有向赵国求救,立即遣使前往赵国。

    此时的赵国,经过沙丘之变,赵惠文王虽年幼还不能主政,但在相国安平君公子成、司寇李兑的辅佐下,王位得到了巩固,经过几年的治理,又不介入中原诸国的征战,国势已日渐强大。安平君公子成死后,李兑被封为奉阳君,接任相国,使赵国的权力皆集中在李兑手中。李兑见魏使臣到来,却不卑不吭,表示不愿意援救魏国。魏昭王闻知是心急如焚,再次遣使入赵,面见李兑,表示魏愿将河阳(河南孟州市一带)、姑密(河南新密市一带)两城封给其子,以贿赂李兑。李兑得到了如此好处,便应允出兵相助。

    魏冉闻知赵兴兵援魏,因欠着赵国拥立秦昭襄王的人情,不好马上翻脸,再则秦军征战日久,皆已疲惫,便撤军而回。不过,对赵国也不能不惩罚。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秦昭襄王命老将司马错为大将军兴师伐赵,攻取梗阳(今山西清徐县一带)。李兑闻报秦军伐赵,便传命将援魏大军召回自守。

    此次,魏冉亲自率军出征伐魏,可谓大获全胜,秦昭襄王大摆酒宴款待出征将士,皆有厚赏。宣太后闻知,没有特殊赏赐魏冉,心中不乐,对秦昭襄王说:“此次大捷,皆穰侯之功,当厚赏之。”秦昭襄王知母亲之意,不敢违拗,又厚赏魏冉。魏冉见此当然高兴,叩拜谢恩,接受封赏。

    经过几次东伐韩、魏,威震诸国,秦国实力更加强大。这一日,魏冉无事忽然想起,当年“东结于齐”,意欲与齐共主天下之事,觉得当今之势,正是极好时机,于是,入宫拜见秦昭襄王说:“今以秦之强,不在先世诸帝之下,何不改‘王’号,而称‘帝’号乎?”秦昭襄王闻听,虽然有称帝之心,可是,怕遭到各国的反对,群起而攻之,给秦带来危难,不但称帝不成,王位恐难保也。故推辞说:“寡人不敢妄自称帝,恐触天下之怒也。”魏冉却说:“大王勿虑也。当今天下唯秦、齐最强,其次赵、楚也。臣观之,齐湣王久有称帝之心。若联齐一同称帝,秦为‘西帝’,主西方;齐为‘东帝’,主东方,再合兵伐赵,而共分其地,天下无忧矣。”秦昭襄王听罢沉思半晌才说:“若同齐一同称帝亦可也。只是不知该如何与齐沟通矣。”穰侯魏冉见秦昭襄王意欲与齐一同称帝,以阻天下诸侯之怒,便说:“大王勿虑也。臣愿亲自前往临淄,面见齐湣王议之。”秦昭襄王心中欢喜便命魏冉为使,携带厚礼前往齐国。

    齐湣王闻知秦使穰侯魏冉到来,非比一般使臣,立即传旨召见。魏冉进入大殿叩拜后,献上厚礼,然后说明来意。齐湣王闻听心中欢喜说:“秦果然有信也,当年齐、秦有约:齐称‘东帝’,主东方;秦称‘西帝’,主西方,同分天下,此乃寡人之愿矣。”魏冉见齐湣王是满口应允,便又商议合兵伐赵之事。齐湣王正在兴头上,亦是满口应允。于是,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秦、齐各自称帝,秦昭襄王为“西帝”,齐齐湣王为“东帝”,并遣使通报各国诸侯。

    秦、齐称帝之后,确实触怒了天下各国,对赵、韩、魏直接构成了威胁,特别是赵国。于是,赵相国奉阳君李兑便遣使前往各国活动,联络共同抗击秦、齐。齐湣王闻知对自己冒然称帝,心中顿时没了底,便向去年赐上卿,拜为相国的苏秦征询齐称帝的利弊。苏秦本来就是燕昭王为了削弱齐国,意欲复仇,派到秦国来搞反间活动的,又是极力推行“合纵”伐秦的代表人物。因此,苏秦是极力反对秦、齐联盟,便劝谏齐湣王去帝号,“合纵”伐秦。同时,还力主伐宋,以壮大齐国的力量。苏秦对齐湣王说:“秦乃虎狼之国也,逞凶于诸侯,无不恶之。今秦名尊大王为‘东帝’,实乃将秦之恶名分于大王也。莫若去帝号,只触怒秦;若不去之,天下诸侯共怒秦、齐也。而秦西辟之穰,攻之不得;齐乃富庶之地,必皆相攻之,齐必危矣。臣以为,以齐之强,称帝乃早晚之事,不必操之过急矣。今大王去帝号而收天下,‘合纵’伐秦,而灭之,天下唯齐莫属焉。再者,与秦相约伐赵,于齐何利乎?莫如伐宋以自强为利矣。今宋偃王无道,天下皆称‘桀宋’,因而,伐无道名正言顺,得其地可守,得其民可臣,而又有诛暴之美名,此乃汤、武之举也。望大王三思之。”齐湣王觉得苏秦所言有理,便依其言自去帝号,命吕礼为使前往秦国告知。然后又派遣苏秦为使前往各国游说“合纵”伐秦。

    苏秦先来到了赵国面见李兑游说。其实李兑怒秦、齐称帝,意欲联合诸国伐秦、齐。而今齐主动去帝号,意欲“合纵”伐秦,正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二人商议已定分头游说各国共同伐秦。韩、魏、燕、楚各国闻知,齐、赵主导“合纵”伐秦,皆积极响应,于是,各国共推齐为“纵约长”,苏秦为主帅。待约期一到,各国兵马汇集于韩国成皋(今河南荥阳市一带)不下四十余万,声势之大是前所没有,足有一举踏平秦国之势。

    再说吕礼自从苏秦入齐,就主张“合纵”伐秦,并得到了齐湣王的信任,齐湣王十二年(前289年)取代自己为齐相国,知秦、齐之盟必破,因此而忧心忡忡。如今齐湣王自去帝号,命自己出使秦国,正是归秦的极好时机。吕礼率随从一行来到咸阳拜见秦昭襄王,呈上齐湣王的书简。秦昭襄王打开书简只见上面写到:“齐地远不如秦广,兵亦不如秦强,寡人虽有称帝之心,而无称帝之能也,故不敢妄为,以触天下之怒矣。今自去帝号而告知。关于合兵伐赵之事,寡人思之,齐、赵相隔甚远,伐之何利乎?空劳军矣。”秦昭襄王看罢大怒说:“此乃背信弃义也。”可是没过多久,齐、赵游说各国“合纵”伐秦之说,传到秦国。秦昭襄王闻知大惊,知自己独称帝号已触天下之怒,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魏冉见此,形势发展对秦十分不利,亦不敢再坚持称“帝”号,只好劝秦昭襄王仿照齐湣王,亦自去帝号。秦昭襄王思虑再三,虽然有些舍不得“西帝”这个称号,但面对诸国之怒,也是没办法,只好昭告天下,自去“帝”号,恢复“王”号。

    各国闻知秦自去帝号,但“合纵”伐秦之势已成,如箭在弦上。秦昭襄王面对这种形式亦有些惊惧。魏冉说:“大王勿虑也。当今之势,唯有征调倾国之兵而坚守也。先以新城、宜阳、武遂等为要塞,遣重兵守之为上策;若不可守,可退至函谷关,以天险坚守,为中策;若函谷关破,唯有以倾国之力坚守黄河,此为下策也。”这时,在一旁的白起闻听说:“丞相所言虽是,但臣以为,并不会到如此地步也。臣观之,五国之师虽众,声势之大,只是表面之状,各国之利不同,难以同心协力矣。若大战之时,必有机可乘焉。”秦昭襄王闻听白起之言,心里也算有了底,便命白起为大将军率军二十万,戍守新城、宜阳、武遂一线。白起遵旨退下,点起兵马而去。

    果然不出白起所料,各国兵马尽管声势浩大,其实最有战斗力的唯有李兑率领的赵军,但李兑又不愿意让赵军冲锋在前,因而力推齐为纵约长,苏秦为帅;其次是苏秦率领的齐军,但齐之意不在秦,而是准备力量伐宋;燕只是派出了少数兵士,依附于齐军,故言“五国伐秦”,没有燕国;韩、魏虽然最为积极,但两国兵马统归身为魏相国的孟尝君田文指挥,战斗力极弱;而楚国参与“合纵”并不积极,只是唯恐触天下之怒,不得不应付一下。因此,六国兵马虽众,并不敢轻易与秦军展开大战。白起将自己掌握的情况,立即遣使回咸阳,报于秦昭襄王、魏冉。二人闻听觉得,虽有可乘之机,但还是不敢轻易冒险,莫若遣使前往各国割地求和。于是,遣使前往赵国,面见赵惠文王,表示秦愿将王公、符逾两城归还赵国以和之。同时遣使前往魏国,面见魏昭王,表示秦愿将温、轵、高平三城归还魏国。

    赵惠文王见秦使到来,愿归还王公、符逾两城言和,便应允之,遣使前往成皋报知李兑,使其撤兵而归。李兑本就不想与秦军大战,故一直推诿不前,今接到赵惠文王的旨意,便有了退兵的借口。苏秦闻知,极力劝阻李兑,不要与秦言和退兵。可是李兑撤兵意决,数日后,李兑便率赵军退去。此时,孟尝君田文也接到了魏昭王命其退兵的旨意,如今见赵军退去,便率魏军也退去。苏秦见两国兵马退去,虽为“纵约长”,主帅亦无法阻止,是无可奈何。便召集韩、楚主将商议各自退兵之策。燕国的兵马只是跟随齐军行动,齐军退去,亦随之退去。如此轰轰烈烈的“五国伐秦”,尚未进行一战,就这样便被秦分化瓦解,各自散去,使山东诸国失去了最后一次削弱秦国的机会,为日后秦统一各国埋下了伏笔。

    秦昭襄王闻知各国兵马不战而退,紧张的心情,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是,六国兵马退去了,并不算结束,秦国的兵马并不打算退去,为了教训一下韩、魏两国,于是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昭襄王命白起为大将军,客卿错为副将,率师伐韩、魏。白起与客卿错首先率秦军攻至魏国的河内。魏昭王闻知秦军来伐,大惊,如今六国兵马已是各自散去,凭魏国之力,如何能拒秦?唯有割地请和。于是,立即遣使前往秦国,愿以割让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一带)以求和。秦昭襄王见魏割地求和,便应允,接收安邑城。但为了掌控安邑,命将原来城中居住的魏国人皆驱逐出境,将秦国赦免的犯罪之人迁往安邑,同时,鼓励秦国的庶民百姓,愿应募前往河东安邑者赐爵。白起与客卿错征服了魏国,又开始伐韩,与韩军战于夏山。韩军大败,韩釐王不得不遣使请和。

    就在秦国与韩、魏大战之时,齐湣王正依从苏秦之谋全力伐宋,一心要灭掉宋国,以扩张自己的领地。而此时的宋国,正是宋康王偃在位,亦称宋偃王。这位宋康王偃凶狠残暴,狂妄自大,荒淫无度,自以为天下无敌。据传说,这位宋康王的母亲曾梦到古时候的徐偃王托生,因此生下他后便取名为偃。偃出生时便有异像,后来成年之后,身长九尺,面阔腰宽,目如铜铃,力大无穷,面有神光,能屈伸铁钩。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偃驱逐其兄宋君剔成肝,自立为宋君。剔成被迫奔齐。

    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偃见诸强国皆称王,自己也不甘落后,便自称宋康王。偃又乘战国七雄混战之机,东伐齐,取五城;西败魏,取二城;南败楚夺淮北之地,拓地三百余里;灭滕国(今山东滕州市一带),伐薛国(今山东滕州市官桥镇与张汪镇一带,周显王十八年,被齐国所灭,成为田婴的封地),国势一度颇强,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宋康王便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有称霸天下之志。每日上朝,命令群臣齐呼万岁;还命人用革囊盛满牛血,悬于高杆之上,自己挽弓射之,曰“射天”;还经常行长夜之饮,号称海量,经常是醉不能起;还好淫,经常夜御数十美女,使人传言:王精神旺盛,从不倦怠,以此自炫。群臣见其如此暴虐,有亡国之危,多有大臣劝谏。而宋康王不但不听,却大怒将弓矢置于座侧,射杀劝谏之臣。曾一日射杀景成、戴乌、公子勃三位重臣,与传说中的桀、纣一样荒淫暴虐。自此,再也无人敢劝谏。因此,人们皆将其称为桀宋。

    其实齐湣王早就有灭宋之心,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二十七年(前288年),五国伐秦之前,齐就两次伐宋。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五国伐秦结束之后,齐又进行了第三次伐宋,迫使宋康王割让淮北之地于齐,而请和。而这次宋国内乱,齐湣王觉得是灭宋的极好机会,于是,免去苏秦的相国一职,拜韩聂为相国,并命韩聂为大将军,率师十五万,进行第四次伐宋。

    当齐伐宋,意在灭宋的消息传到秦国,引起了秦昭襄王的不满。这是因为,宋国原来本是依附齐国的,后来屡遭齐国的攻击,便依附秦国,与秦结盟。秦国为了牵制齐国,便与宋结盟。如今齐伐宋,也触犯了秦的利益。便命起贾为使前往齐国,意欲阻止齐伐宋。齐湣王见秦使到来,不知何事,便传旨召见。起贾便将秦昭襄王之意述说一番,然后将书简呈上。齐湣王打开书简,只见上面写道:“闻知齐意欲灭宋,寡人以为不可也。宋乃秦之盟国,寡人爱宋,如同爱新城、晋阳也,齐伐宋,如同伐秦,必兴兵救之。故告知于大王,勿行之。”齐湣王看罢心中不悦,即不愿停止伐宋,可又惧与秦军征战,胜负难卜也,便召苏秦商议。苏秦历来是主张伐宋,以消弱齐国力量,暗中助燕,因此对齐湣王说:“大王勿虑也,臣愿西行入秦以阻秦军,以助大王灭宋之功矣。”齐湣王闻听心中欢喜,便命苏秦为使与起贾一同前往秦国游说。

    经过数十日,苏秦来到秦都咸阳拜见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素闻苏秦大名,是“五国伐秦”的倡导者,对其深恨之,可又很爱其才,很想一见,因而便传旨召见说:“寡人闻知先生乃天下名仕,拜为齐相,不知何故来秦乎?”苏秦说:“今臣已非齐相,齐湣王已拜韩聂为相,并命其率师伐宋也。臣为齐使来此,告知于大王,向其恭贺焉。”秦昭襄王闻听不乐说:“先生所言差矣!宋乃秦之盟国,齐伐寡人之盟国,寡人正欲救之,何喜之有乎?”苏秦连忙解释说:“大王勿虑也。齐韩聂伐宋,实为大王而伐之。当今齐湣王之暴虐无异于宋康王偃也。齐伐宋若败,则国弱;若胜,则骄之,必欺魏、楚。魏、楚惧齐,必西事于秦。如此,大王不劳一兵一卒,虽失一弱宋,而南收于楚,东收于魏,岂能说无利乎?故臣贺之。”秦昭襄王听罢心中有几分喜色,便说:“若依先生之意,寡人当否兴兵救宋乎?”苏秦劝阻说:“大王不曾闻知,天下人皆称宋康王为‘桀宋’乎?宋康王屡触天下之怒,皆愿宋亡,而秦独救之,天下之怒必将移于秦矣。故救宋不可也。”秦昭襄王闻听点头称是,可是仍不解其意,又问:“寡人闻知先生历来主张‘合纵’伐秦,今何以为秦所想耶?”苏秦又解释说:“‘合纵’,乃众弱合,而伐强者。齐若灭宋,必自恃其强,称雄诸国,亦当‘合纵’伐齐矣。”秦昭襄王听罢觉得苏秦所言可以借鉴,便说:“先生所言甚是也,寡人必从之。”然后传旨,止援宋之师。

    齐湣王闻知秦军果然不出援宋国,便全力攻宋。宋康王闻知齐军来伐,便命大夫公孙拔为大将军,率师迎战。可此时的宋军,由于内乱,皆憎恨宋康王,是人心涣散,很快就被齐军打得打败。公孙拔无奈只好率宋军退守,一直退到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一带)。齐湣王闻知齐军是节节胜利,非常欢喜,还唯恐有失,亲自率援军来到睢阳城下,志在灭宋。经过齐军数月的攻打,宋军是力不能支,睢阳城是朝夕必破。到此时,宋康王方知大势已去,其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顿时化为乌有,唯有逃命要紧。当深夜之时,宋康王便悄悄逃出城去。第二日,公孙拔不见宋康王的踪影,才知其弃城而逃,便命兵士打开城门投降。齐湣王闻知宋康王逃走,便命将士四处追捕。

    宋康王逃出睢阳后,先是逃至魏国的温邑。可是齐军很快追至温邑,无奈又逃出温邑,逃往深山之中,齐军又追至山中收山。宋康王到此时知性命难保,不由得长叹一声说:“寡人乃天下奇人,万没想到会有今日之祸也。”然后,便意欲跳神农涧自杀身死。可是老天不作美,想死也不易,被挂在山涧中的枯树枝上,不能摔死。后来,被齐军兵士发现抓住,牵出山涧,斩首示众。齐湣王看着宋康王的首级哈哈大笑说:“如此懦夫,亦欲称霸天下,可笑之极也。”遂灭掉宋国,宋地皆归齐有。宋康王偃在位四十三年,称王三十二年,为宋最后一位国君。

    齐灭宋后,是声威大震,在各诸侯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齐湣王率大军回到临淄,是更加骄横,确有统一天下称帝之心,便首先从几个尚存的小国下手,命大夫夷维出使鲁、邹、卫三国,迫其纳贡称臣。这三国见远比自己强大的宋国已被灭掉,凭自己的力量哪里抵挡的了齐国大军的进攻,皆俯首纳贡称臣。

    齐湣王由此更加狂妄。一日设宴款待出征将士,以庆灭宋之功,待酒过三巡,齐湣王举斛兴致勃勃的对群臣说:“今寡人残楚、燕,灭暴宋,辟地千里,威加于诸侯,鲁、邹、卫等纳贡称臣,称雄于天下也。待时机成熟,寡人便可兵伐三晋,兼并二周,迁九鼎于临淄,正天子之名,以令天下,无人敢违矣。”说罢一饮而尽。群臣闻听皆随声附和。

    这时相国韩聂听罢,忧心忡忡,站起身来说:“大王此言差矣!宋之所以亡,皆因宋康王骄横残暴,不得民心所致,故为大王所灭之!愿大王能以宋康王偃为戒矣。”齐湣王正在兴头上,突然被韩聂泼了一盆冷水,心中固然不乐,便改换了口气对韩聂说:“若以相国之言,寡人等同宋康王偃乎?”韩聂见齐湣王不高兴,便解释说:“以大王之明,宋康王偃岂能相比也。不过,臣以为,当今天下周室虽弱,但仍为天子,乃天下共主也。七雄征战,皆不敢伐周,何也?乃畏其名也。大王前受秦蛊惑枉自称帝,诸侯皆怒,后自去帝号,天下诸侯皆拥齐,共推为‘纵约长’而伐秦。今大王忽萌生代周之志,非齐之福也。望大王三思矣。”齐湣王听罢更加不乐说:“相国难道不知商汤放桀,武王伐纣乎?难道夏桀、商纣非天子,不是天下共主乎?寡人欲效仿商汤、周武,只可惜相国非昔伊尹、太公耳!”韩聂见齐湣王大怒,不敢再言,便起身告退。此时,齐湣王也是再无兴致饮酒作乐,亦起身退去。群臣见此便怏怏而去,不欢而散。

    事过不久,齐湣王便收回了韩聂的相印,又拜周最为相国。自此,齐湣王更加专横跋扈,穷兵黩武,筹谋代周自立为天子之事。周最本是周人,知代周之事不可行,便多次劝谏,齐湣王就是不肯听,一意孤行,还仿宋康王偃之故事,杀死了入宫劝谏的大夫狐晅、陈举等。自此,再也无人劝谏。老将王蠋、太史敫等一些老臣皆托病归隐乡间。相国周最亦有辞去相位之心,只是唯恐齐有亡国之危,便意欲仿秦之故事而和秦,拉秦共分天下,并致书简于秦昭襄王,表示自己愿意辞去齐国相位,使吕礼归齐复相位。

    秦昭襄王对齐湣王灭宋,声威大震,亦感到震惊,齐国力本来就不再秦之下,如今灭宋,拓地千里,燕、楚附齐,三晋惧之,以一秦之力伐齐难矣。当接到周最的书简,便有和齐,共分天下之意,便召集群臣商议。魏冉闻知秦昭襄王之意,连忙阻拦说:“周最书简所言,不可信也。当今齐之声威远在秦之上,秦、齐合,诸侯所惧者齐也,必事齐,而非事秦矣。即使吕礼入齐为相,亦不可阻止齐湣王之野心哉!故合齐,不可也。臣以为,此时正是‘合纵’伐齐之良机也。燕、楚与齐乃世仇,亦待良机复仇也;三晋惧齐伐,必依附于秦;齐意欲兼并二周,必触天下之怒。由此观之,‘合纵’伐齐之事可成矣。”

    欲知魏冉主张的“合纵”伐齐之事,能否成功,且听下回分解。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