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秦史通俗演义 正文 第39回康公惛愚士会归晋秦楚结盟兴兵灭庸

作者:老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6-05-16 12:30:48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混在后宫的前朝余孽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百年争战 假太监:我靠旷世奇功护国 监控大唐 

    第三十九回康公惛愚士会归晋

    秦楚结盟兴兵灭庸

    话说魏寿余见到秦康公身旁站立一人,正是士会,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原来,魏寿余原以为待先见过秦康公之后,然后再寻机暗中面见士会,言明来意。而如今相见,不知士会心意如何,以士会之才,若当面点明自己的来意,那样的话,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将全化为泡影了。虽然表面上表现得很自然,可心中可是忐忑不安。这时只听见秦康公对士会说:“爱卿,可认识此人?”其实,士会在魏寿余刚入宫之时就认出,心中也不由得一惊。因为,魏寿余虽袭封于魏地,乃晋之大户,但从不参与政事,不肯入朝为官,今日到来,必有要事。见秦康公如此一问,便回答说:“臣认识,乃晋人魏寿余是也。臣之昔日好友矣。”魏寿余唯恐士会将事情点破,在士会说话之时,用眼色示意。士会深知魏寿余之意,因而只言是昔日好友,不言魏寿余来秦之意。秦康公见魏寿余是士会昔日好友,非常高兴对其说:“先生既然蒙此大难,必诚心来投,必会有厚礼献于寡人哉!”魏寿余闻听,便从怀中掏出一卷图册说:“吾只身来此,岂能有厚礼相献乎?但因以祖上之功,久世禄于晋魏地,愿将魏邑土地民册,献于秦君,待日后可助秦夺取魏邑也。”秦康公便命人将魏邑图册呈上,打开观之,果然如此,心中非常高兴,便用手指着图册对士会说:“以爱卿观之,魏邑可取否?”魏寿余唯恐士会说出本意,再次向士会示意。士会本是晋人,当然知道魏寿余之意,便对秦康公说:“昔日,秦穆公弃河东五城,其本意是为秦、晋联姻和好也。而今,秦、晋失和,反目为敌,屡兴刀兵,数年不息,相互攻城取邑,皆为领地而战。河东五城虽弃于晋,但若能得魏地,足以补其损也。况且,若得魏地,不但扩其领地,还可东进,其利大矣。”秦康公听罢心中欢喜,但也有一些担心,便说:“魏之大邑也,岂能轻易而得之乎?若欲得之,必兴刀兵也,以晋之强,胜之难矣。”魏寿余闻听秦康公有惧晋之心,便解释说:“秦君若取魏邑,不难也。魏邑守将魏有司,虽为晋将,但魏之族人也,与吾之关系深厚矣。再则,其多年来受赵盾排挤,始终不得升迁,积怨甚深,早有投秦之意,只是未有时机也。”秦康公听罢说:“如先生所言,若招降魏有司,魏邑可得也。”魏寿余点头称是,然后说:“魏乃吾之封邑,庶民百姓皆从之。秦君若能率秦军屯扎于河西,以助其威,吾可赴魏邑劝魏有司降秦。此乃恩威并举,其必降,魏地可得也。”秦康公闻听魏寿余之言,心中欢喜,忙说:“先生若能说降魏有司,收取魏地,便是送于寡人之厚礼也。寡人必亲率秦军前往河西,收取魏地矣。”魏寿余见秦康公确有收取魏地之意,心中暗自欢喜,然后先告退。士会亦告退之。

    当天夜晚,魏寿余悄悄地来到士会府中拜访。二位老友相见真是悲喜交加。士会将魏寿余迎入大堂之上,待二人坐定,备述离别之情。二人虽然在大殿之上相见,但终不能吐肺腑之言。这时,士会先开口问:“贤弟此次来秦必有要事,请尽述之,兄必尽力而助矣。”魏寿余见士会如此一问,便不加掩饰地说:“贤兄所言甚是也。愚弟来此确有要事,而要事者,乃请贤兄归晋之事也。”然后,将事情之原委如实述说一番。士会听罢低头沉思不语。魏寿余试探着说:“贤兄虽久离晋国,难道无故土之情乎?”士会摇头叹息说:“贤弟之言,正触愚兄之肺腑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乎?晋之故土,岂能不留恋乎?然而,久居秦国实属无奈也。”魏寿余闻听此言,知士会有归晋之意,心中暗喜,连忙说:“贤兄之心,弟知矣,万望勿虑之。当初,贤兄弃晋奔秦,非兄之过也。而今赵盾亦有愧对贤兄之意,晋国君臣上下无不盼望贤兄早日归之。今弟来此,便为兄归晋之事,望兄三思也。”士会仍摇头说:“愚兄久居秦国,深受秦康公厚恩,岂能轻易弃之。”魏寿余见士会不忍离秦,便说:“弟闻知,秦康公非比昔日之秦穆公,乃昏聩之庸才也,实难成大器矣,恐贤兄难展其才哉!”士会叹口气说:“弟所言之事,兄岂能不知乎?但终不忍也。况且,此乃背主之大事,若不慎泄之,愚兄之命死不足惜,恐累及贤弟也。”魏寿余安慰士会说:“兄勿虑也。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必不可泄也。”士会无奈,只好应允。二人又密商归晋之策。然后,魏寿余告辞回到馆驿休息。

    俗话说隔墙有耳,真是一点不假。秦国大夫绕朝闻知魏寿余降秦,心中便有些疑惑:“魏寿余虽非官场之人,却是一智者也。以当今秦、晋之势,断无降秦之理。”于是,便想弄个明白,便暗遣亲信监视其行踪。当魏寿余夜晚拜访士会之时,那人便暗中潜入士会府中,虽不曾听到谈话的细节,但也略知其大意,便返回报之绕朝。绕朝闻知心中焦急:“士会乃智士也,若弃秦归晋,为晋所用,必为秦之大患焉。”想到这里,绕朝便乘夜色入宫求见秦康公,言明魏寿余夜晚拜访士会一事,并说:“魏寿余来此,乃诈降也,必是欲招归士会,不可不防矣。”秦康公正要休息,见绕朝前来打扰,心中已有几分不乐,又言及魏寿余诈降,诱导士会归晋之事,更是不信。便对绕朝说:“爱卿无虑,此事寡人已知也。魏寿余本士会故友,前往拜访情理之事矣。若说诱导士会归晋,以士会对寡人之忠,必不可行也。今天色已晚,还是早些休息,若有大事,明日再议矣。”绕朝还想再言,只见秦康公转身而去。绕朝无奈,只好告退。

    待魏寿余在秦已经休息十余日,秦康公也将一切准备就绪,便对群臣言明,取魏邑之意。群臣虽觉突然,但见秦康公意决,不好阻拦,只好应之。秦康公便命西乞术为大将军,士会为副将,自己亲为监军,命绕朝为随军参谋,率战车三千乘,甲士三万,前往秦、晋边境。当来到河口,便传令安营扎寨。待稍作休息,秦康公、西乞术便在中军大帐商议夺取魏邑之事。这时,前哨兵士来报说:“河东沿岸皆有晋军驻守,河不可渡也。”秦康公闻听,心中一惊,脸色突变说:“河不可渡,何以取魏邑耶?”魏寿余见此情景连忙解释说:“主公勿虑也。此处河防皆归魏有司管辖,待臣先过河面见魏有司,劝其降秦,过河不足虑,魏邑亦可得也。”秦康公闻听心中有几分喜色,便说:“既然如此,爱卿可先渡河,向魏有司言明寡人之意,必重用之。”而魏寿余并没有立即前往渡河,却对秦康公说:“主公,臣若是独自一人渡河前往,无秦臣相伴,虽有书简,恐魏有司难以相信也。如果,能遣一熟知晋事之秦臣,随之过河而往,魏有司方能信之。”秦康公听罢沉思片刻便说:“爱卿所言甚是,不过,若熟知晋事者,唯有士会也。不知士会大夫肯代寡人一行乎?”士会闻听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故意推辞说:“主公之命,臣岂敢违之。不过晋人虎狼成性,残忍至极也。倘若臣遵命赴晋,魏有司若肯降之,乃秦之福,士会之兴也;若不肯降之,必会拘臣于晋。如此,即使主公不疑,群臣必会以为,臣对秦不忠,而有心留晋不归,必会加罪于臣之妻孥也。由此,臣不但要枉死于晋,臣之妻孥在秦亦不得安生焉。因而,臣实难从命矣。”秦康公闻听,深感士会言语真切,信以为真,便安慰士会说:“爱卿勿虑,尽可安心去之。此行,若能不战而得魏邑,寡人必会厚赏也,倘若被晋拘之,寡人定将其妻孥送还于晋,以表你我君臣之情谊也。”然后,与士会指黄河为誓。这一切,绕朝在一旁听得真切,心中焦急,只是无法插言。当见秦康公指黄河为誓,实在不可忍耐,便上前劝谏说:“主公,不可指黄河为誓也。士会虽是秦臣,但终是晋人矣,久有归晋之意,只是无恰当时机焉。今若遣士会入晋,真好似如鱼得水必不归之。望主公勿要轻信魏寿余之言,将如此智士奉送于强晋哉!”秦康公哪里听得进绕朝良言,反而怒斥绕朝说:“爱卿休得胡言!寡人多年皆厚待之,以士会之忠,岂能叛寡人乎?”绕朝见秦康公终不能听信良言,便对士会说:“大夫若归晋之后,勿忘秦之情谊也。”说罢,长叹一声离开大帐。

    绕朝之言,秦康公不肯听信,却把魏寿余吓坏了,唯恐计谋败露。士会对饶朝之言并不介意,仍装作不愿意赴晋的样子。魏寿余见绕朝离去,便对秦康公说:“绕朝大夫疑之,士会大夫若不可行,可另择他人也。”秦康公却并不介意地说:“爱卿勿虑,一己之见,不可阻其大事也。寡人既然已指黄河为誓,岂能反悔,食言乎?汝二人尽管赴魏,早去早归之。”魏寿余见此不敢再耽搁,便邀士会一同向秦康公叩拜告辞,离开中军大帐,驱车直奔黄河渡口而去。

    当二人的车驾还没有到达渡口时,忽见后面尘土飞扬,有一人驱车疾驰,在后面追了上来。魏寿余回头观望,不由得大惊,心中暗想:“莫非秦康公反悔乎?若急驶,亦不能过黄河。”想到这里,只好将车驾停下等候。过不多时,只见那辆车驾已来到近前。魏寿余与士会抬头观望,见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绕朝。魏寿余拱手施礼说:“大夫急急来此,不知有何要事耶?”绕朝冷冷地说:“二位慢行,吾有一言欲告之,尔等不要欺秦无贤能之士也。今尔等计谋得逞,皆因主公不能听信吾之良言矣。如若不然,二位必不可归晋也。”绕朝说罢,拿起自己的马鞭又说:“今将此鞭赠与二位以作纪念,勿忘秦之智士哉!”魏寿余听罢,跳下车驾,上前双手接过马鞭说:“多谢大夫指教,不敢忘也。”士会也说:“大夫勿虑。吾归晋之后,亦不忘秦恩,将尽其力使秦、晋和好,勉庶民百姓刀兵之苦也。”绕朝缓和了一些口气说:“二位大夫由此良言足矣。”魏寿余然后回到车上,二人向绕朝告辞,很快来到黄河渡口,渡过了黄河。

    绕朝来到黄河岸边,看到二人上岸之后,见一些晋军拥向前去,为首乃一白袍小将,将其迎入晋军营帐之中。过不多时,又有大队晋军到来。远远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仿佛是晋国名将荀林父的旗号。绕朝看罢无奈,回到秦军大营,将情况如实禀明秦康公。秦康公听罢还有些不信,便亲率西乞术、饶朝等来到黄河岸边观看,果然见晋军数量倍增,确是荀林父的旗号。秦康公看罢悔之晚矣,转身对绕朝说:“寡人悔不该不听信爱卿之良言也。”绕朝见秦康公有悔悟之意,便劝解说:“主公,勿悔之。事情既已如此,何不将人情送到底耶?当初,赵盾将士会妻孥送于秦,今亦可将其送归于晋,以解两国之怨,勉刀兵之苦也。”秦康公点头说:“爱卿所言甚是也。”秦康公知魏邑不可得,只好传令撤军。

    秦康公、西乞术率领秦军回到雍都之后,没过多久,便遣使将士会妻孥眷属皆送归晋国,并命秦使传言说:“寡人知其弃秦归晋,亦不负当初黄河之誓哉!”士会与家人团聚之后,对秦康公非常感激,并致书简于秦康公,表示感激之情。士会自从回归晋国之后,多次向晋灵公、赵盾陈述和秦之利。赵盾之本意是与楚国争霸,逐鹿中原,因而和秦之策正合本意。自此秦、晋十余年为大战,免庶民百姓刀兵之苦,皆归士会之功也。

    虽说自士会归晋之后,秦、晋两国的关系趋于缓和,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晋全力与楚争,和秦乃无奈之举;秦弱于晋,东进不能,唯有暗中积蓄力量,方能与晋再战。

    周顷王五年(前614年),楚穆王死,在位十二年,太子熊旅(侣)即位,是为楚庄王,逐渐使楚国强大起来,后来,战胜强大的晋国,称为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之一。周顷王六年(前613年),周顷王死,在位六年,太子姬班即位,是为周匡王,公、卿争政,讼于晋,赵盾为之和解之。第二年改元为周匡王元年(前612年)。

    楚庄王虽然继承了王位,但大权皆由令尹成嘉(字子空)掌握,而公子燮与斗克(字子仪)又意欲与之争权。因此才有了“斗克之乱”。

    原来楚国内部在楚庄王即位之前就有隐患。早在楚穆王时,因令尹成大心死后,公子燮就有争当令尹之意,可是楚穆王却任命成大心之弟成嘉为令尹,心中十分不乐。而斗克,当初秦国伐鄀国时,因救援鄀国,曾被秦军俘获。因秦正全力东进,有意与楚和,便将斗克等楚俘以礼送回楚国。斗克回到楚国后,一直郁郁不得志。公子燮未能当上令尹,心情也很不痛快。因而二人心情相通,所以很投机。楚庄王元年(前613年),楚庄王刚即位不久,楚国的属国,及附庸舒、宗、巢等国先后叛楚。令尹成嘉与大夫潘崇决心消灭反叛势力,便命公子燮、斗克助楚庄王守国,二人亲率大军征伐。公子燮、斗克见令尹率领大军出征,觉得是除掉令尹成嘉,夺取令尹之位的极好机会。一面在郢都实行戒严,一面派出杀手前往两军阵前,刺杀令尹成嘉,结果阴谋败露。令尹成嘉和潘崇,得知郢都有变,便率领大军回师,围攻郢都。公子燮与斗克知郢都不可守,便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当途经庐地(今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一带)之时,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由此,楚庄王获救,返回郢都。

    楚庄王二年(前612年),晋国赵盾命郤缺率领上、下二军进攻附属于楚国的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一带),蔡庄侯一面全力抗击晋军,一面向楚国求救,而此时的楚国令尹成嘉已经病入膏肓,楚庄王又不理朝政,视而不见。蔡庄侯无奈只好降晋,订立城下之盟。

    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国发生了大饥荒,附属于楚国的许多部族相继叛楚。巴国东部的山戎族不断侵扰楚国的西南边境,一直打到阜山(今湖北房县一带)、大林(今湖背当阳市一带)。庸国(湖北竹山县一带)率群蛮叛楚,麋国(今陕西白河县一带)也率百濮谋攻楚。由此,使楚国危机四伏,而楚国内部也是乱成一团。由于令尹成嘉死后,由斗般接任令尹,斗越椒(字子越)为司马,蒍贾为工正。斗越椒不服,欲争令尹之位,与蒍贾合谋,诬陷斗般,将其杀死。斗越椒为令尹,蒍贾为司马。面对楚国内外交困的局面,楚庄王却毫不介意,每天仍然是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从不理朝政,国内外事务皆由斗般、斗越椒、蒍贾等掌管,对他们争权夺势之事也不介入。朝中大臣们见此非常着急,不断地入宫劝谏。楚庄王不但不听,反而在宫门口挂起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劝谏者,杀无赦!”因此,虽也不敢前往劝谏。

    一日,大夫伍举入宫觐见,楚庄王见其到来便问:“大夫来此何干?欲喝酒观舞乎?”伍举回答说:“臣来此,既不是喝酒,亦非观舞也。而是有人给吾出了一个谜语,吾猜不出也,特来向大王请教哉!”楚庄王不解其意地说:“不知何迷如此难解耶?请言之。”伍举说:“谜语是这样:‘楚京有一大鸟,栖在朝堂之上,已历时三年,不鸣,亦不翔。’此乃何鸟乎?”楚庄王听罢,笑着对伍举说:“此鸟,非普通之鸟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也。大夫可日后观之。”伍举知楚庄王之意,便告退。

    可是几个月过去,楚庄王仍是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大夫苏从忍耐不住,入宫觐见。当见到楚庄王后,便痛哭不止。楚庄王不知何故,便问:“大夫何故如此悲伤耶?”苏从回答说:“吾将死矣,故而伤心也。还有楚将亡矣,亦伤心也。”楚庄王听罢不乐说:“大夫健壮,何以死乎?楚国之强,何以亡乎?”苏从回答说:“吾今劝谏,大王必杀之,吾故死也。大王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楚国衰,故必亡也。”楚庄王听罢大怒说:“‘劝谏者,杀无赦!’汝岂不知乎?自寻死也。”苏从悲痛地说:“臣知必死也。但臣死后,可得忠臣之美名矣。而大王如此下去,楚必亡,大王乃一亡国之君也,有何美名乎?臣所言自此,请杀之。”楚庄王听到这里,很受感动,对苏从说:“大夫所述,皆忠言也,寡人必依言而行之。”至此,楚庄王远离酒色,亲理朝政,励精图治,逐渐使楚国强大起来。

    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庄王亲政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属国及各个部族反叛。楚庄王思虑再三,决定先征伐庸国,可是权臣令尹斗越椒却不支持。楚庄王只好命斗越椒守国,自己亲征,命司马蒍贾为大将军,并遣使前往秦国、巴国,请求出兵相助。秦康公因久不与楚通使,忽闻楚使到来,心中欢喜,立即传旨召见。当楚使说明来意。秦康公为与楚结好,满口应允。数日之后,便命西乞术为大将军,饶朝为副将,率甲士三万,前往楚国,助楚伐雍。

    庸本是一小国,见楚国内乱不止,便企图脱离楚国依附晋国。可是当楚、秦、巴三国联军很快攻入庸国,庸君便向晋国求救。可是晋国正准备伐宋国,一时抽不出过多的兵马。因而,雍国很快三国联军灭掉,划入了楚国的版图。楚庄王初次用兵大获全胜,其他一些属国及部族,见庸国被灭,皆惧之,不敢再叛。同时,有秦国相助,对国内的权臣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因此,楚庄王对秦国十分感谢,遣使随秦军入秦,备厚礼赠予秦康公。

    自此,秦、楚关系甚为密切,合力抗晋。就在秦康公踌躇满志,联楚抗晋,欲大展宏图之时,却突患重病,医治无效,于秦康公十二年(前609年)故去,葬于竘社,在位十二年。西乞术、饶朝、大夫赤等群臣拥立世子赢稻即位,是为秦共公,居雍都高寝宫。

    再说此时的晋国,晋灵公虽然已经十七八岁,已是弱冠之年,可是每日吃喝玩乐,一切朝中事务,仍有赵盾掌控。当楚庄王亲征,联合秦、巴两国,共同灭庸之后,使楚国的力量又见崛起,赵盾不由得心中忧郁万分。当时,郑国依附楚国,陈国、宋国依附晋国。楚庄王便联合郑国,进攻陈国,然后又进攻宋国。赵盾为解救陈、宋两国,命荀林父为帅进攻郑国。楚庄王又命蒍贾为大将军率楚军救郑,败晋军于北林(今河南新郑市以北)。此次征战,虽皆为解救陈宋两国之围,但晋军却败于北林,损失不小。赵盾心中忧虑重重,深知楚庄王必会大展“一鸣惊人”之志,争霸于中原,必然威胁晋国的霸主地位。一日,晋灵公升殿,由赵盾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应对楚国争霸一事。

    欲知晋国如何应对楚国争霸一事,窃听下回分解。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