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秦史通俗演义 正文 第八回管叔争位武庚叛乱周公东征女防自刎

作者:老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6-05-16 12:30:44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九州立志传 夭折了!我的姐姐是女帝! 女帝陛下,您何故造反? 四大名伶 乱世奇商佥载 农门权宠小辣妻 红楼襄王 

    第八回管叔争位武庚叛乱

    周公东征女防自刎

    话说管叔鲜联络蔡叔度、霍叔处,并遣亲信前往镐京等地散布谣言,使镐京中的一些文武大臣对周公旦也起了疑心。可是周公旦听到这些谣言却毫不介意,每日仍是兢兢业业,日夜超劳,精心理政。

    一日,召公奭入宫求见周公旦。周公旦闻报召公奭前来,急忙迎出宫门外。原来召公奭虽不是周文王的亲子,但也是宗室嫡亲,品德高尚,文武全才,深得周文王喜爱,视为亲子。后来助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分封诸侯的时候,召公奭被周武王封到燕国,但并没有到位,一直在镐京辅佐周武王理政,位列上卿。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即位,虽然周公旦代行王责,但召公奭位列三公,为太保,亦辅佐之。如今召公奭闻听对周公旦的谣言四起,很为其担心,便来到宫中探问。待周公旦将召公奭迎入内室,二人坐定,召公奭便问:“周公可听之外面谣言乎?”周公旦轻轻点头回答说:“弟听之,兄亦听之也。弟信否?”召公奭微微一笑说:“周公之心乃弟之心也,岂能信之。不过群臣之心不可测也。”周公旦很自信的说:“弟若不疑,群臣之疑可解也。”召公奭忙问:“何以解之?”周公旦却笑着说:“为弟可解之。”召公奭不解其意问道:“莫非使弟在大殿之上,当众宣公之意乎?”周公旦摇摇头说:“非也,如今周王业初立,百业待兴,为兄虽有弟辅佐,但仍力不从心也。兄以为若将周之陕地一分为二,兄治陕之东,弟治陕之西,待日后天下安定,可共还政于成王也。如此,群臣之疑可解,而亦可解为兄之辛苦,只是须要弟多付一些辛苦也,不知弟以为如何?”召公奭听罢大惊,连忙说:“公勿玩笑也。此乃国家之大事,岂可轻言分而治之乎?”周公旦连忙劝慰说:“弟勿惊也。为兄所虑者,乃周之兴衰矣。以弟之才足可治陕塬以西,兄可治陕塬以东也。当今之势,谣言四起,人心不定,其源于朝歌及“三监”之地也,其叛意已明,只是时机尚未到矣。此乃兄所虑之事也,望弟必全力助之,万勿推辞矣。”召公奭仍不解其意说:“管叔、蔡叔、霍叔皆兄之嫡兄弟也,岂能叛乎?殷商遗民皆已臣服,武庚脱难,以守其殷商宗祀,皆靠兄之力也,岂能轻叛乎?”周公旦见召公奭不信所言,进一步解释说:“弟勿疑也。三兄管叔鲜素来与吾不睦,久有代王之意,而今谣言四起,必其主谋,使武庚有可乘之机,必叛也。弟若能治陕之西地,兴农耕养殖之业,兄便可在陕之东治天下,备刀兵,以平乱。望弟勿再推辞。”召公奭听罢半信半疑,又不好马上应允,又说:“此乃事关重大,必与群臣商议尚可。”周公旦回答说:“弟勿虑也。为兄必先与群臣商议,弟勿推辞便可也。”几日之后,周公旦说服了姜尚、毕公高、闳夭、康叔封、南宫适、太颠、散宜生等文武大臣,又征求了周成王的同意,最后决定分陕而治。分陕的具体位置是以山塬(今河南三门峡一带)为界,当时还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载于分界之处,称作“立柱为界”。自此,自陕塬而东者,周公旦主之;自陕塬而西者,召公奭主之。这样,周公旦就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及“三监”的反叛,以稳定周在东部新发展的领地;召公奭在原来周地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后方经济,以备战时所需。

    再说管叔鲜,自遣亲信前往镐京等地散布谣言后,确实起到了作用,引起朝中大臣们对周公旦的猜疑,在百姓之中引起混乱,心中非常高兴,便暗中准备力量,等待时机,推翻周公旦,取而代之。而此时的武庚也在观察着天下的形势,对于管叔鲜的这些小动作,早有探子来报之。武庚闻听心中欢喜,暗想:“若三监乱周,自己就有复国的机会了。”于是一面在暗中联络过去追随殷商的各路诸侯,准备力量;一面暗中遣使前往卫国,拜见管叔鲜进一步挑拨与周公旦的关系。管叔鲜虽然是“三监”之首,但对武庚等殷商遗民的监管并不严厉,武庚等也是惟命是从,百依百顺,相互之间已无戒备之心。如今武庚使臣又携厚礼来此,心中欢喜,设宴款待。席间使臣对管叔鲜说:“小人近日闻听,周公旦名为代王,实乃自立也。成王年幼,日后不可测哉。君为长兄,德才皆在周公之上,何不废周公而代之,可保成王之安乎?”管叔鲜听罢叹口气说:“尔等不知,吾虽为兄,但多年来被旦轻视,如今被封在卫这弹丸之地,远离镐京,何以谈代旦之事也。”那使臣闻听进一步挑动说:“君自封于卫,殷商遗民皆感其恩德,愿拥戴之,各国诸侯亦知君之才德,皆愿归附,周公何以阻天下万民之心乎?”管叔鲜听罢沉思不语。待宴席散后,送走武庚使臣,管叔鲜便开始暗中加强武备,准备力量,待时机成熟,杀进镐京擒拿周公旦等,废掉周成王,便可自立为王。

    武庚闻听使臣汇报,管叔鲜确有乱周之意,心中暗自高兴。不久,前往各国联络叛周的使臣也都陆续回来,带回来的大都是好消息,愿助武庚恢复殷商,特别是徐、奄、薄姑等国态度特别坚决。一日,奄国之君女防与薄姑国君来到朝歌拜见武庚。武庚大惊道:“当今天下乃周之天下也,吾乃殷商余孽,众诸侯皆躲之不及,二位竟贸然来此,恐召祸患也。”二人却回答说:“公子所言差矣。当今之势,武王既死,成王尚幼也;周公代王,群臣见疑矣。此乃百世之时也,万不可失此良机,请举事哉!”武庚知二位乃真心拥戴殷商,心中欢喜,便与二人共同商议复殷商之大计,然后请二人回国准备,听候调遣。可是,不久又传出周公旦与召公奭分陕而治的消息,使武庚、管叔鲜等都紧张起来。倘若周公旦平息了谣言,全力治理陕东,到那时再想举事,可就晚啦。武庚觉得再也不能耽搁了,立即遣使入卫,向管叔鲜言之厉害,并表示愿意拥立管叔鲜为王,共同举事。其实管叔鲜的想法与武庚相同,也认为应尽早下手方为上策。于是,二人共同商定:各路兵马皆聚集在卫地,由管叔鲜统一指挥,直杀向镐京,擒拿周公旦,及召公奭等,废掉周成王,拥立管叔鲜为王。周成王二年秋,卫、邶、鄘、管、蔡、霍,以及原来已经归附周朝的一些诸侯国在武庚的挑动下,皆表示愿意助武庚复国。主要有:徐、奄、薄姑、熊盈、葛、费、谭、黄等十余国。当各路人马聚集于卫,不下十几万,可谓声势浩大。管叔鲜、武庚等以拥戴周成王,清君侧为名,讨伐周公旦,开始叛乱。

    周公旦闻报并不惊慌,这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事关重大也不敢轻视,立即召集召公奭、姜尚、毕公高、闳夭、太颠、南宫适、散宜生等文臣武将商议对策。自周公旦与召公奭分陕而治以后,周朝上下、文武群臣对周公旦的疑惑已都解除,但周公旦这次还是向大家作了解释。他说:“周朝初立,百事待兴,困难重重。吾之所以不避这些困难而称王,是因为吾担心天下人叛周也,否则吾无颜回报太王、季王、武王。三王忧劳天下久矣,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去世,成王尚幼,为此,吾不得不担此重任,还望各位助之。”群臣知周公旦之诚意,皆表示支持周公旦东征平叛。姜尚又说:“东征平叛须名正言顺也。老臣以为可奏请成王,奉成王旨意东征平叛,必动摇叛军之心,必胜也。”周公旦听罢心中欢喜,连忙说:“老将军所言甚是,此次东征还望老将军亲临战阵,共同破敌也。”姜尚也不推辞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老臣虽已年迈,但身体尚硬朗,理当助之。”第二日,周公旦奏明周成王。周成王知道周公旦是可信赖之人,皆依周公旦之意而行。待万事俱备,于周成王二年,周公旦仍命姜尚为元帅,南宫适、散宜生为先锋,率二十余万大军,由镐京出发,迎叛军而去。

    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牧野之地时,管叔鲜、武庚等率领的叛军也杀到牧野,两军对垒分别扎下大营。管叔鲜、武庚等率领的叛军气势正盛,稍作休息便率军出大营向周军挑战,欲决胜负。可是周公旦、姜尚却不急于出战,传令各级将领守住大营听候调遣。管叔鲜、武庚率军挑战一连数日,不见周军出营迎战,心中焦急,欲攻周军大营,见防守严密,又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回大营商议对策。而周军各级将领每天看到叛军前来挑战,各个摩拳擦掌,来到中军大帐请求出战。周公旦与姜尚却劝慰众将说:“各位将军切莫着急,当前务必要守好各营,大战在即,还望各位将军到时要奋勇杀敌,扫平叛乱,再立军功也。”众将闻听此言,各自回营候命去了。其实,这些日子周公旦、姜尚也没有闲着,暗中派遣探子到叛军各营探听情况。特别是对蔡叔度、霍叔处的大营,周公旦派遣毕公高前往劝说二人不要跟随管叔鲜叛乱。蔡叔度、霍叔处素来与毕公高的关系较好,特别是霍叔处与毕公高的关系更为密切,听了毕公高之言,点头称是。当毕公高及各路探子陆续回到周军大营,向周公旦、姜尚汇报了情况。周公旦听罢心中欢喜,立即升帐召集众将共议破敌之策。然后分兵派将,待明日与叛军决战。

    第二日,管叔鲜、武庚再次率军来到周军大营挑战,还以为周军不敢出来迎战,各路兵马皆松松散散。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此时的周军,已是万事俱备,只求一战。只见周军大营几处大门同时大开,分成几路向叛军杀来。管叔鲜、武庚见此大惊失色,慌忙指挥各路兵马迎战。两军混战在一起,喊杀声震天,刀枪相见,血染沙场。可是,此时的叛军已锐气大挫,而周军却如虎狼一般,叛军渐渐力不能支,很快溃败下来。特别是霍叔处自从听了毕公高的劝说后,却有退兵之意,可又爱于管叔鲜的面子,勉强率兵出战。心想:若叛军取胜,也就跟着前往镐京;若叛军失败,便率兵返回邶国自守。如今见叛军溃败,便率本国兵马撤退。这边蔡叔度见霍叔处撤兵也是无心恋战,便指挥本国兵马撤回鄘国。其他跟随叛乱的各国见霍叔处、蔡叔度的兵马不战而退,顿时都军心大乱,四处奔逃,唯有徐、奄、薄姑等国仍在帮助武庚与周军奋战。尽管这些兵将英勇善战,但终究抵挡不住周军的进攻,纷纷溃败下来。徐国国君与奄国国君女防皆是赢氏一族,两人奋力合作指挥各自兵马,冲出周军的包围,回到本国自守去了。

    仅仅十几天的工夫,管叔鲜、武庚等聚集起来的十几万大军,很快就土崩瓦解,仅剩下溃不成军的几万兵马。武庚见败局已定,那里还敢恋战,便率领残部欲退守朝歌,不想又遇到南宫适率周军迎面杀来。又是一场血战,叛军再败。武庚身边所余不过百人,哪里还敢再战,亦不敢返回殷地,率百余残部向北逃去。

    再说管叔鲜见霍叔处、蔡叔度各率本国人马不战而退,各国兵马打乱,叛军被杀的四散奔逃,到此时方知败局已定,只好率残部逃回卫国。当管叔鲜入城后,刚刚定下神来,周公旦、姜尚已率领大军追至城下,将卫城团团包围起来,然后立即指挥攻城。而此时的卫军已军心涣散,毫无斗志,哪里还能再战,卫城很快被攻破。管叔鲜已成了瓮中之鳖无处可逃,被生擒活捉,周军将领将其押到周公旦、姜尚等人的面前。周公旦当众公布管叔鲜的乱周、叛周的罪状。姜尚传令将管叔鲜斩首示众,然后派遣毕公高率军向北擒拿武庚。武庚叛乱非常不得人心,很快就有人举报,毕公高没费多大力气,就将其捉住,押回殷地,交于周公旦、姜尚处置。周公旦当众公布武庚的罪状,将其斩首示众。

    这回周公旦、姜尚扫平叛乱后,并没有撤兵返回镐京,而是乘势东征,一举扫平跟随叛乱的东夷诸国。此次东征历时三年,战斗是非常激烈、残酷的,《诗经、幽风、破斧》一诗中作了较详细的描写:“既破我斧,又缺我斯。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这就是说,跟随周公旦东征的将士们的斧子都看出了缺口,许多将士战死沙场,但是最后还是取得了胜利。

    这次东征先后灭掉东夷五十多个方国,其中遇到的最强大的方国就是奄、徐、薄姑,再就是淮夷诸国。特别是奄国国君女防,在牧野与周军大战溃败下来后,便率领本部兵马退守奄国,并做好了抵抗周军的准备。当周公旦率周军杀到奄国,女防率军奋力反抗,经过数月的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奄城被攻破,女防率部冲出重围,直至退到沿海一带。周公旦、姜尚指挥周军紧追不放,因为他们知道,奄国的军队是叛军的中坚力量,如果不彻底消灭必生后患。女防率部被迫退到海边,已无路可退,唯有拼死一战。可是,周公旦见将女防所部包围在海边,却不急于将其消灭,而是安营扎寨,派遣使臣前往奄军大营劝女防投降。并对女防说:“尔父、祖助纣为虐,而周王不加罪于你,仍封为奄国之君;尔叔季胜在镐京,效力于周王,安享太平;尔却鼓噪武庚叛周作乱,可谓罪大恶极矣,如今仍然给你一条生路。如此仁义之君,岂不胜过商纣王千百倍哉,还有何理由不降也。”女防听罢无言以对,不由仰天长叹道:“周王承天意,顺民心,吾辈岂可有回天之力乎?况且吾之罪胜于父、祖也。即使周王赦吾之罪,吾还有何面目生在天地之间也!”说罢拔剑自刎身亡,其余奄国将士皆降。周公旦扫平奄国后,又帅周军进攻徐国,徐国国君闻之奄国被灭,心中惊惧,率军与周军激战数日,便被杀得大败,兵将各自四散奔逃,徐君无奈率残部向南方逃去。周公旦又率周军灭掉了薄姑、淮夷诸国,然后才收兵,返回镐京。

    此次东征,周公旦是大获全胜,先后灭掉了东夷五十余国,把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延伸到了沿海一带。如果说周武王伐纣只是打击了商朝的核心部分,建立了周王朝,其统治并不稳固,殷商残余势力,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而周公旦的东征,则扫除了这些残余势力,确立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由此,周再也不是那个西方小国了,而是东至大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了。

    周成王五年,周公旦、姜尚等帅大军完成东征之后,返回周都镐京,周成王与召公奭、宏夭、太颠等群臣迎与郊外,那隆重之场面自不必细说。周公旦回到镐京后,稍作休息,便进宫拜见周成王,商议营建东都洛邑,及重新分封诸侯等重大事项。周成王唯恐周公旦数年远征,鞍马劳顿,劝其休息数日再议。周公旦却回答说:“当今四海刚定,百业待兴,不可懈怠。镐京地处西辟之壤,何以治天下乎?而洛邑国之中,乃天子所居之地也,故营建东都洛邑之事不可懈怠;分封之事,亦国家之大事也,天下刚定,更需各方辅佐,故分封诸侯一事,亦不可懈怠;殷商顽民,兴兵叛乱,祸国殃民,周之祸患也,何以处置,亦不可懈怠。再者,管叔鲜已死,国不可再立,而蔡叔度、霍叔处尚押在大牢之内,何以处置,当议之,亦不可懈怠。故而需大王下旨,召集群臣共议之。”周成王听罢周公旦之言,对其忧国忧民之心,深受感动,便说:“王叔所言甚是,可行也。所虑之事,唯王叔自定也。”然后,周公旦便以周成王的旨意,召集文武群臣入宫共议安邦定国之大业。

    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