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秦汉岁月 第三章 平 台

作者:司徒小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8-30 08:54:42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超品国婿 重生后和宿敌结婚了 明末:从零开始造反 重生之摄政王 回到盛唐做武夫 大离寒士 让你当县令,你拥兵百万?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第三章平台

    公元前237年。内乱才刚刚平息,外忧又烽烟四起。

    此时,一名间谍被揪出来,他是来自韩国的水利工程师,名叫郑国。原来,韩王室担心被秦国吞并,为了保存自己的国家,派出间谍到秦国修筑水利工程,打算以此来消耗秦国的国力。

    但是,令韩王室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权宜之计反而为秦国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郑国大概是一名正直而专业的水利工程师,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投入,工作认真勤恳。但他的政治觉悟似乎并不高,因为他仿佛忘记了此行的目的。他并没有拖垮秦国的经济,反而一心一意的为秦国修筑渠道。

    他在秦国的主流河道泾水和洛水之间,穿凿了一条大型的灌溉渠道,用注填淤之水,灌泽卤之地,增加了关中土质肥力。这下大大改善了秦国这片土地的农业生产面貌,农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慢慢变得富裕起来。

    嬴政知道郑国的间谍身份之后,愤怒至极,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但他最终没有这么做。

    他大概也不是杀人如麻的恶魔,换作是其他君主发现自己的国家存在间谍,而自己的尊严被无情践踏,这些间谍可能都会被一杀了之。

    但是嬴政没有。他很仁慈的把其他所有的外国籍官员都赶出了秦国,即使这些人已经掌握了秦国的最高机密,比如逐客令名单之中一名叫李斯的高官。嬴政并不知道如果这批对秦国政情社情了如指掌的官员投靠其他国家,会对秦国造成何种影响和危害。他没有评估过这些风险。

    间谍郑国最终也没有被嬴政杀害。他很直接,也很坦荡的对嬴政说,自己虽然是一名间谍,但作为间谍他是不称职的。相反,作为水利工程师,他却是尽职尽责的。修成水渠,虽然可以为韩国延绵几年,但是却可以为秦国建立万世之功。(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确实,这项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秦国全国老百姓的饥馑问题,而且令秦国的国力大增,也为此后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条渠道一直沿用至后来的唐朝。(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嬴政懂得权衡利弊,他的一切措施都是从强化秦国势力这个角度出发。只要是对秦国有利的,他就会欣然采纳;而只要是对秦国有害的,他就会毫不犹豫剔除。

    间谍郑国被留在了关中,继续为秦国的水利工程服务,而韩国则不得不再度提心吊胆。

    在这批被驱逐的秦国官员里,有一名叫李斯的高级官员,他将会是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他在秦国任职居住已经很多年,十分不愿意离开,此刻他感到深深的留恋。

    【李斯】

    李斯,字通古,楚国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人。他原本只是楚国基层政府的一名办事员,连正式编制都没有。但他很有抱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自己人生的意义。他不满足于“一杯茶一张报纸就过一天”的生活,不愿意30岁就看到自己50岁的样子。他不想就这样混混沌沌就一辈子。

    平台与机遇,是李斯信念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词语,也是他的人生信条。老鼠如果生活在厕所里,就整天被人喊打喊杀,狼狈不堪,惊恐不已;如果生活在官府的米仓里,就粟米作伴,饱食无忧,泰然若得(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处在不同的平台,就会有不同的机遇,就能够享受不同的人生。平台与机遇,是人生最关键的两样东西。只有处在好的平台,才能把握好的机遇,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成就,享受荣华富贵。

    30岁那年,是李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他心中依然有梦,他做出了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决定——辞职考研深造,继续打磨自己。很显然,楚国基层政府并不是个令他满意的平台。他需要寻找适合自己更高的平台,而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他要把握的机遇。如果错过,可能以后将再也没有机会。如果时光在李斯身上再流失几年,他可能不会再有动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年轻正是他的本钱,也是他最大的机遇。改变命运有很多种可能性,此时就应该抓住时间和机遇,迎头而上,奋力拼搏。

    他毅然而然的辞掉了自己的公职。

    他知道,要找到更高的平台,单凭自己现在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为此时的他没有核心技能,也没有优质的人脉资源。他要去寻找最好的老师,学最好的本领。

    他来到了齐国。

    齐国有着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术非常出名,这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各国顶尖人才都曾纷纷远道而来,聚拢于此求学问道。齐国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至周朝,这里曾是姜太公吕望的封地。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变得文明富强。当时的分封,并不是像如今这样,给你一张文书,你就可以走马上任,那里并没有一套现成的机构和人员在等着你。你去到那里,也没有前任给你详细介绍,一一交接。你去到的这个地方,很可能是个充满敌意、充满风险的地方。姜太公带去的是一帮兵马,以及先进的统治管理技术。后来齐国发展最快,文明程度最高,经济军事都比较发达,也是最早称霸的国家。

    此时,齐国在首都临淄创办了一个国际性学术论坛,里面研讨的都是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比如政治、军事、哲学等等这些精英分子最感兴趣的话题。这里言论自由,没有禁区,什么都可以谈,什么都可以说。很多人在这里讲学,也有很多人在这里辩论。他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最新的知识。

    这个地方叫做稷下学宫。李斯慕名而来,找到了当今最为盛名的顶尖大师——荀子。当年,荀子也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这里求学,一呆就是20多年,接触了各种学派的专家学者,后来还成为了这里的校长。他各学派都曾领教过,都很熟悉,而且都有研究,可谓是集大成者。有人说他是儒家,也有人说他是法家,但其实他各派都沾边,但各派都不是。

    荀子自认是属于儒家。性本善和性本恶,是当时的主流论战焦点。儒家先师孟子认为,人性原本是善良的,所以国家可以通过教育去引导;但荀子却提出,人性原本是邪恶的,所以国家要通过法制去抑制。也正因如此,荀子才这么不被儒家待见。性本善与性本恶论,以礼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也成为了后世儒家和法家一直争论的话题。

    李斯得到了大师荀子的亲授。在求学的这段时间,他接触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统治技术和理论思想,也结识了一群最聪颖的年轻精英分子。

    学成之后,李斯又面临了选择平台的问题。在这么多国家之中,应当选择哪里作为自己的平台?

    他衡量了当时七个国家,最终选择了秦国。因为他认为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可以吞并天下。

    当时各国都没有国民政治教育,他们的子民也并不以自己的国家为傲。很多知识分子甚至背离自己的祖国,投靠他国,并带领军队攻击自己的祖国。或许,他们并没有祖国这个概念。虽然大家的言语相同、习俗相同、衣冠相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共同体。对贵族而言,国家即是国,也是家。而对平民而言,国家就只是国,而非家。在李斯的观念里,楚国只是楚王和他家族的财产,他不需要对楚国忠诚。(所以战国时期,投奔他国的很多都是平民,而对国家忠诚的多数是贵族,比如屈原——即使对祖国感到极端失望,也从未想过要逃离到其他国家。)

    李斯毅然选择了秦国,投靠秦国当时的实际主政者相国文信侯吕不韦。后又顺利进行秦国宫廷任职,以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机警的政治智慧,平步青云,直至现在可以参议军国大政。

    在秦国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李斯努力工作,勤勤勉勉,任劳任怨,不断提出施政策略。在这段时间里,他感到很满足,因为自己站对了平台,才能得以发挥。

    但是,当见到秦王嬴政下达的逐客令时,已经48岁的他内心是沉重的,因为他对秦国极其留恋,他始终认为只有秦国这个平台最适合自己。一纸逐客令让他的前程几乎断送了。

    所以,在准备离去的路上,他心有不甘的写了一封信给秦王嬴政,试图做最后的尝试。他真的很想留在这个平台。

    经过在齐国这么多年的理论学习,以及在秦国这么多年的从政历练,他已经摸清了当今世界大势,以及秦国君主的心理。他知道秦王室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他深刻分析了秦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提出秦国之所以能够强盛,都是因为不避讳官员的国籍,正是由于重用出身异国的卿相,才能建立辉煌的丰功伟业。他批评嬴政不分青红皂白地驱逐一切外国籍官员是愚蠢的行为。他认为,这样只会导致内失民心而弱秦,外资敌国而结怨,严重危及国家安全。(著名历史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写道,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这些道理正切中嬴政的要害。李斯知道嬴政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国家,他的权力。

    嬴政读完这封信后,立即醒悟过来,马上命人追回已经踏上东归之路的李斯,让他官复原职,并且废止了逐客令。其他正在归途的外国籍官员也纷纷回到了秦国,继续为秦国效力。秦国因此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的人才流失。

    李斯也因此得到嬴政的赏识,职位不断升迁,直至位居丞相。从最初的楚国基层政府小办事员,慢慢晋升成为秦国中央政府的总理,李斯的经历可谓相当励志。

    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好的平台,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