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明末小兵传 新的开始 第四十一章 水车

作者:月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8-05-29 16:18:04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冤种师门,无所不能 1983:从小剧团开始的强国梦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大唐,以德服人 大唐好圣孙! 魂穿异世欧洲奋斗日常 同心词 被嫡姐换亲之后 

    这次招入的难民,俱是拖家带口,没有纯粹的青壮。

    通过统计,新寨共安排进七千五百多人,内有青壮一千八百余人,还发现许多读书人,工匠,木匠等,这些有手艺会识字之人,杨铮都要单独安排,尽可能将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剩下的纯碎青壮则统一编入新军队中,由各个长官进行训练。

    他们的家人没有分下田地,所以暂时不能开荒,只能派去砖窑帮忙,或是去挖沟渠。因为不用多久,兰州大水车制造完成,从黄河引水势必会用到沟渠灌溉。

    这样,大家都有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做,也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

    “站好了,谁要乱动,别怪老子手下的棍棒不认人!”

    演武场上,可以时不时听到训斥打骂的声音。

    这些新加入的青壮,由于长期营养匮乏,杨铮也不敢大肆训练,只能从最基本的队列循序渐进。

    新兵训练,老兵们也不能闲着。与新兵的呆板生硬相比,他们反而更加有活力激情。动作整齐划一,喊声震天憾地,极具美感!不过相同的是,一样有拿着棍棒的长官来回巡视,稍有动作失误,便会毫不留情招呼。

    铳兵放在了寨外训练,位于左侧不远一处空旷地带。人数已经扩大到了八百人,而且每月还要因钱家森打造出的鸟铳数量时刻改变。最早跟随杨铮训练的五十人铳兵也全部做了士官。

    铳兵一多,战线拉大,人工喊话多有不便,所以便用唢呐代替。

    一声尖利的天鹅声后,火光大作,硝烟弥漫,前面六十步远的木板碎屑横飞。

    第一排射击完成后,快速向两边跑去,第二排的铳兵立刻扣动扳机,然后便是第三排,再第一排,从而有连续不断的施压能力。

    “看来有了定装纸壳火药,装弹速度提高了一倍不止!”

    众管事都看得热血沸腾,有了次等利器,新寨安全也就有了极大保障。

    除了三段射击,杨铮还让他们进行第一排半蹲后排站立,两排齐射的军阵。

    战场上千遍万化,军阵也要灵活运用。

    至于火炮,暂时还存放在库房。新寨中没有人会使用火炮,杨铮也不懂,所以颇为可惜。

    只能根据后世一些人的观点,让木匠们给每个火炮做了个两轮底盘,这样就方便运输了。

    ……

    八月二十七日,黄河岸边,这里聚集了杨铮一众管事和负责劳作的工匠弟兄。

    经过十几天的辛苦打制,兰州大水车终于造好,体型庞大,高达十几米。

    在河床处,杨铮根据那些老工匠的要求,重新开辟一条水槽,而且都用红砖巨石砌成。兰州大水车就架在水槽湍急处。

    这样可以不用人力,仅凭水力就可以让水车连续不停转动,从而将水提到高处,通过木制管道,导入大堤后面。

    在众人的屏气敛息中,几个工匠将河槽边的闸门抽开,立时水车的篾织轮叶在河水的冲击下慢慢转动起来,庞大的水车越转越快,哗哗的声响,轮叶上的竹筒不断将水倒入同样高高架起的木制管道,河水便不断向前流去。

    一片的欢呼,以老匠为首的一帮工匠都是感慨,有几人还双目含满泪花。

    或许,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出色的作品了。

    杨铮也是高兴,有了它,应付未来几年干旱更有底气,道:“江师傅,做得不错,回去后,你们每人领二十两银子,肉食两斤。”

    江任亮与工匠们都是大喜,热情跪谢军爷。

    起来后,江任亮想了想,道:“军爷,这黄河多泥沙,很容易堵塞水槽,最好是每过几天疏通一下!”

    杨铮点了点头,道:“以后就由你负责吧!”

    吴川沉思了一会,上前道:“这水车学生也是生平未见,叹为观止。不过,难免昭人耳目。”

    是啊,荒芜人烟的黄河岸边,孤零零矗立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不让人注意都不行!

    杨铮想了一下,不去管他,自己兵强马壮,又是为民办实事,有什么好顾忌的。

    杨铮对许大发道:“这里必须驻扎一队弟兄,骑兵也要有,由你回去安排!”

    许大发抱拳:“遵命!”

    叫来江任亮,道:“以后你们不用再去匠作坊生产了,我决定成立水车制造局,由江师傅你负责,只管打造水车,缺什么告诉我即可!”

    经过一整夜的时间,从黄河引上的水经过蜿蜒的沟渠,今日一早终于缓缓流到了新寨脚下。不远处则是几个深坑,都用青石红砖堆砌,可以用来养鱼或是鸡鸭。

    现在新寨渐渐走上正轨,增加食物的多样性也不错。

    另外,在田地周围,像这样的深坑不在少数,都是储存水急用。

    待明年开春后,所有水渠池塘处,必须要种上各类树木,这样可以固定水土,也可以起绿化作用。

    有了水渠灌溉,百姓开垦热情更大了,起早贪黑已是家常,虽然劳累,可心里踏实。

    由于耕牛不多,只能统一使用人力,为了加快开垦进度,新军的训练也开始缩短,定为每周两次,其余时间都是早上负重四里队列训练,剩下的便是帮助家人开垦田地。

    一万多人开垦荒地,辐射新寨周边,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再加上杨铮的有意宣传,每天从四面赶来投奔的百姓络绎不绝。

    这一天,又有一批百姓跪在新寨外,他们衣不蔽体,面容极脏,甚至分不清男女,与街上乞丐并无分别。

    人数差不多二百左右。

    施厚泰等负责新入百姓的等记,问道:“你们是哪里人?”

    领头的老汉说道:“回军爷,我们都是萧县李子集人士,村里遭了难,田赋又高,听闻大人仁义,所以才来投靠,还望大人收留。”

    老汉说完后,与一众难民都是磕头苦苦哀求。

    施厚泰望向杨铮。

    杨铮看他们都是老实巴交之人,点了点头。有了军爷做主,施厚泰说道:“军爷答应让你们留下,不过可要遵守新寨的规矩。”

    “另外,每户会分下田地十亩,种粮农具都有新寨提供,辛勤劳作后,第一年不收税赋,所得粮食都是归你们。第二年,每亩地收一斗,第三年往后,每亩地收两斗!家有青壮必须入军,若有立功表现,税赋降为每亩一斗!”

    原来传言是真的!一众百姓喜极而泣,忙不迭答应,又是磕头又是感谢。

    剩下的便是清洗身子,更换衣物,还有分配居住,这些事情对于新寨的管事们来说,早就驾轻就熟,完全不需要杨铮去操心。

    ……

    到九月十二日,通过手下统计,百姓共开垦荒地一万五千多亩,靠近黄河一带的荒地都已开垦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只是不能耕种的盐碱地。

    再往南,便是萧县一带,杨铮尽量不去触及地主乡绅,只让新寨百姓开垦那些长时间没人耕种的荒地,不过,就算如此,还是惹来了麻烦。

    这一天,外出劳作弟兄回报,说是有上百人的队伍正气势汹汹而来,污蔑新寨百姓侵占了他们田地,要求不准耕种并且赔偿损失!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