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吕不韦 龙争虎斗 第一百三十二章 鹖冠隐士

作者:六龙无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2-11 11:57:3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一等贵公子 一等逍遥小县令 压寨相公:从被逼入洞房开始 红楼襄王 红楼兵仙 包氏父子:头油只用司丹康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凿壁窥光 

    陈政和李牧跟着庞煖再次来到那间草庐外。

    此时不等庞煖说话,陈政向前一步拱手施礼道:“方才读了关尹子所著,实是受益良多。在下与尊师既是有缘,还望尊师指点迷津。”

    停了片刻,草庐内朗朗诵道:“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公子可知其意否?”

    陈政沉思了一下,拱手道:“当今乱世,人心不古,世人皆为名利所累,世间大道隐迹无形,处明者昏昏然,处暗者戚戚然,处明者纵然是机灵鬼巧,亦不知天地大道为何物,处暗者纵然洞穿世道人心,亦不免心生悲悯,叹之怜之。在下愚钝,还望尊师指教。”

    “哈哈哈哈!”草庐内传出一阵笑声:“庞子,还不请吕公子进来?”

    陈政和李牧进去一看,只见草庐内端坐一位年届八旬的老者,一身仙风道骨的风度,面前桌案上摆放着古琴,奇怪的是,这位老者头上的发冠竟插着两根长长的羽毛。

    “公子请坐。”那老者面带微笑看着陈政,伸手朝对面的坐席指了指。

    陈政和李牧坐下后,却见庞煖毕恭毕敬站在了老者身后。

    老者笑道:“公子经得荀子点拨,果然是大有精进。”

    李牧看着老者头上的羽毛心生疑惑,不禁问道:“先生所戴发冠似为赵国之物,不知先生与赵国有何渊源否?”

    “哈哈哈哈!这位公子年纪轻轻,竟认得我这鹖冠,实是难得。此冠之羽产自上党,乃是武灵王赏赐勇士之冠。老夫当年客居邯郸之时,武灵王以此冠相赠,如今想想,已是斯人已去,物是人非。”

    李牧一拱手:“不知先生是…?”

    那老者笑着摆摆手:“老夫如今年逾古稀,至于姓名,早已忘却了。”

    庞煖介绍道:“尊师鹖冠子,乃楚国隐士,早年曾周游列国,如今归隐山林,潜心修道,若不是吕公子,亦不会于此处暂居。”

    陈政急忙起身施礼道:“敢问先生,如何知我等会途经此地呢?”

    “哈哈哈哈!”鹖冠子大笑道:“老夫念在老子与关尹子师生一场,本想将老子真迹与关尹子所著合于一处,也免得老子真迹被世人污损践踏,故而派庞子远赴函谷关寻访一番。岂料庞子晚到一步,老子真迹竟被公子捷足先登。老夫本以为世上皆是闭目塞听的夜行之人,没想到吕公子横空出世,真是奇哉怪哉!听庞子讲,吕公子在秦赵之间往来奔走,所言所行皆令人匪夷所思,且公子与楚王和春申君乃是故交,当此赵国危难之时,那平原君赵胜岂能放过公子?!公子入得楚境后竟不见楚王,自东向西一路潜行,不知是何道理?”

    陈政听得云里雾里,岔开话题道:“方才庞子先生一番善恶之论实是令我二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尊师既是庞子先生的老师,学问必是更高一筹、深不可测啊!”

    “诶~!”鹖冠子一摆手:“世人之学问皆各有所长,庞子精于兵法之要,老夫也要时常请教。公子需知,盖学问必全体通贯,而后可谓之有成。老夫与庞子互为师生也。”

    “二位先生既是学贯古今,何不出得山林一展抱负,布道于天下呢?”

    “哈哈哈哈!”鹖冠子笑道:“当今浊世,老夫眼观列国皆是过生于上,罪死于下,王侯者昏昧不明,以贵为道,以意为法,以至于百姓家困人怨,大道若失,何以出世?”

    “二位先生何不与世推移呢?方才关尹子所著有言: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若是世间有识之士皆隐遁山林,纵然学究天人,又有何益?”

    “公子可知圣人之宏愿乎?天下之大,列地而守之,分民而部之,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此圣人之所期也。老子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如今正值法家大行其道,列国皆法令严苛,政令繁复,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多以争名逐利为能事,狡猾善变之人忝居其位,背信弃义之人暗自狂喜,趋炎附势之人不劳而获,阴险狡诈之人道貌岸然。老子又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当此礼崩乐坏的大争之世,即使圣人亦骑牛西行,何况我等乎?”

    陈政幽然道:“天下如一口油锅般沸沸扬扬,天下人谁又能置身其外呢?!”

    鹖冠子笑道:“当今是乱世也好,浊世也罢,拯救天下苍生亦不是没有办法。”

    “哦~?是何办法?”

    “哈哈哈哈!”鹖冠子回头看了一眼庞煖,又转过头道:“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恩或化为仇,仇或化为恩,是以圣人居常虑变。如今周王室运命不久,天下几百年的纷争杀伐总要有个了断。既然以战止战在所难免,然天下百姓、万千生民如何能免遭涂炭,确是要有非常之人从中周旋啊!吕公子不妨向庞子请教一番不战而胜的道理,待他日功成名就、封侯拜相之时,或可一用也未可知。”

    陈政拱手道:“我只是一介商贾之人,怕是当不得如此大任。实不相瞒,我等此次来楚国只为了购得些粮食运回邯郸,不想却是阻力重重、杯水车薪。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这就离开此地,唯有尽人事听天命,再购得些粮食便要回邯郸去了。”

    鹖冠子手抚面前的古琴,用手指拨弄了几下琴弦,一种悲怆的旋律在草庐中回响起来。

    “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有思心,则声迟迟然,有怨心,则声回回然,有慕心,则声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丝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吕公子既得了老子道德五千言,又通览了关尹子所著,方今天下亦是无出公子之右者。老夫自从听庞子说,公子散尽千金奔走于咸阳和邯郸之间,便料定公子绝非寻常之人,定然有什么不可言传的大事。老夫不解的是,公子既来楚国购粮,却为何不去找楚王和春申君,偏偏要自行其是呢?”

    陈政心想,我总不能说因为怕了那些楚国美女,也不能说躲着黄歇的那些门客,更不能说跟那位楚王压根儿就没见过面吧?!

    “哈哈哈哈!”鹖冠子又是一阵大笑:“看来吕公子有难以启齿的心事。老夫却认为,公子既能胸怀天下百姓而不辞劳苦、周折往返,还有什么心事值得挂在心上呢?!再者,公子即使是心存顾虑,难道还有什么事比百姓更重要吗?”

    坐在陈政身旁的李牧听后一笑:“先生说得有理!”然后扭头看着陈政:“吕大哥,这位老先生所言也是我早就想对大哥说的。其实大哥的心事我也略知一二,可大哥散尽家财、往来奔走,不就是为了天下百姓吗?!既是为了天下百姓,春申君送给大哥的那些美女也好,亦或那些夸夸其谈的门客也罢,又何足挂齿呢?凭大哥与楚王的交情,我等又何惧之有呢?!”

    陈政抬起一只手,为难道:“此事容我再考虑考虑。”

    站在鹖冠子身后的庞煖插话道:“吕公子如此优柔寡断,如何可成大事?既然以天下苍生为念,个人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鹖冠子看着陈政笑了笑:“吕公子虽是闻道之人,却仍是若存若亡之时,所谓时也命也,他日乘造化之功,定有一番作为。只可惜,吕公子若是此番不见楚王,那三闾大夫的国恨家仇何以为报呢?哈哈哈哈!”

    若存若亡?陈政脑海中浮现出《道德经》里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心想,自己怎么才是个中士的军衔?怎么就不能是上士呢?再说了,三闾大夫早已葬身鱼腹,国恨家仇何以为报是什么情况?

    没等陈政开口,一旁的李牧拱手问道:“听先生方才所言,却不知三闾大夫与吕大哥有何牵连?”

    鹖冠子拨弄了一下琴弦道:“老夫当年与三闾大夫也曾有过一面之缘。只可惜三闾大夫生不逢时,那楚怀王本就是个愚钝之人,岂能分辨是非曲直。想当年加害三闾大夫之人如今只剩得一人苟延残喘,吕公子可知此人否?”

    陈政脑子里一片空白,幽然道:“君子与小人相生相克,没有小人何来君子,没有君子又何来小人呢?!”

    “治国安邦,选贤任能而已。帝者与老师相处,王者与朋友相处,亡国之君与趋炎附势、无信无义、笑里藏刀、心口不一的小人相处。然寻常之人无时无处不与小人相互计较、争强斗狠,以至于都成了小人。”

    李牧一拱手:“敢问先生,何谓君子,又何谓小人呢?”

    “君子追求平淡安康的生活,心中虽有欲望却不敢舒展,容易亲近而不能轻慢,畏惧灾祸却能勇于向前,获取利益却不为非作歹,随时行动却不轻举妄动,安于境况而不萎靡颓废,深谙人情却不虚伪世故,内心坚定而不摇摆退缩。小人追求名利地位,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故而能时常得逞,此种人面对权贵之人极尽谄媚,面对身边之人极尽算计,面对无用之人极尽挖苦,整日一副耀武扬威、目空一切、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嘴脸。”

    陈政和李牧听后不禁对视了一眼,心中都产生了诸多共鸣之感。

    “先生可有何识人之法吗?”李牧问道。

    鹖冠子笑道:“为人者,无外乎知人与知事也。知人嘛,一个人面对利益之时方可知其信,面对财货之时方可知其仁,面对祸患之时方可知其勇,面对危难之时方可知其能,如此而已。”

    陈政还想继续问下去,刚一拱手,庞煖笑道:“吕公子先莫急着求教,方才尊师所问之人,你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

    “这个…”

    “呵呵!要不要我向公子提示一二?”

    “……”

    “此人贵为楚国公子,当年也是权倾一时、位高权重,如今虽是暮年,却仍在楚王身边颐指气使、巧言令色。公子此番楚国之行若是能除掉此人,亦是了却了楚王和春申君一桩心事。哈哈哈哈!”

    陈政想了半天也没理出头绪,只得哑然坐在那里。可是耳听得庞煖所说,难道还要自己开杀戒不成?!

    ……

    当天晚上,陈政一行人被安顿下来。

    夜深人静之时,陈政独自一人走到池塘边,一边徘徊,一边回想着眼前经历的一幕幕画面。看来,自己确如那位老者所言,对世间大道只是若存若亡,距离勤而行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想起几十万秦国大军将要围困邯郸,赵国百姓即将面临灭顶之灾时,陈政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暗下决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算景阳冈上虎视眈眈,也要再向虎山行。

    第二天,陈政的神色随着心情已然换了个人一般,真有种阔然开朗的畅快之感。

    在庞煖的挽留下,陈政又在此处住了几日,期间向鹖冠子和庞煖求教了诸多学问。

    那两位老者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几个人抚琴论道,交谈中提起三皇五帝、春秋至今的兴亡得失,各自都是唏嘘不已。

    忽得一日清晨,陈政一行人自草庐之中醒来,却发现那两位老者已是悄然离去、不知所踪。在那摆放古琴的桌案上,留下了许多竹简,陈政展开看时,上面记载着诸多兴亡典故。

    陈政对那些竹简视若瑰宝,小心翼翼地搬到了马车之上。

    李牧招呼其他人打点好行装后,见陈政仍怅然若失地呆立在草庐前,笑着走了过来:“吕大哥,人家归隐山林去过那逍遥快活时光去了,咱们又当何去何从呢?”

    陈政毅然转过身来,似乎自言自语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且随我去楚国王宫走上一遭,我倒要看看,那景阳冈上的老虎长着几颗牙,那加害三闾大夫之人又有几条命?!”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