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大清棋情录 第四卷 第四章 风起云涌 番外特刊三:(围棋文化论文)

作者:时年一觉.C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9-26 17:54:30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穿成炮灰皇子后 寒门崛起,我靠种田打猎发家致富 爱哭体质给炮灰有什么用 书生凶猛 和男主同归于尽后 贵妃娘娘千千岁 大秦风起,我只手挽天倾 当审计成为皇帝后 

    番外特刊三:(围棋文化论文)中国围棋文化与产业的道艺术



    内容摘要:中国围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就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三教九流之中,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古代社会,创造了丰富的围棋文化,以道、艺、术三个层次,风格鲜明的流传下来,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富贵的文化财富。时代进入21世纪,围棋文化形成一个产业,我们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围棋文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字:围棋文化产业《大清棋情录》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自三皇五帝始。《史记》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四库全书》收录了唐代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其中记述了五帝以前的三皇,即伏羲、神农和女娲的传说。黄帝玄孙大禹治水有功,继位于舜当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后传位于儿子启,开创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



    2015年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行“山西陶寺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宣布“尧都平阳”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信史,尧舜古国文明不再是传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证据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尧的都城。



    一些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当中记录了商代的祭祀,征伐等多种活动。甲骨文的记载是不连续的,这显示中国历史至少在殷商开始进入了半信史时代。到了西周共和行政,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进入真正的连续记载的信史时代。



    大约2500年前,老子留下《道德经》,尊为道教始祖。孔子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门下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在后世的发展中,儒家脱颖而出,渐渐成为中华治国安邦的主流文化。建元六年,董仲舒答汉武帝问,上《天人三策》,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汉书董仲舒传》)。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汉明帝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标志佛教正式传入中华。至此,中华文明的主体——儒释道三教基本形成。



    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典籍海藏,其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群经之首——《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根本。《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围棋,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道艺术三个层次的文化内涵。



    一、围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围棋——大道之行



    先秦典籍《世本》有“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的记载。惜乎古世本在唐朝时已存在残缺,而到南宋则尽数散佚,今所见为明朝辑本。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宋代罗泌在《路史后记》说:“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骜很媢克。兄弟为逆嚣讼,嫚游而朋淫。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丹朱由尧处学了围棋,有了长进。《山海经海内西经》说“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丹朱虽然没有继承帝位,其地位之尊等同于帝,足见围棋的教化之功。舜也用围棋教化其子商均。



    对于“尧造围棋”之说,国外也深信不疑。日本享保十二年(1727)正月二十九日,日本围棋四大门派掌门人(本因坊道知、井上因硕、安井仙角、临门入)签了一张承诺书:“围棋创自尧舜,由吉备公传来。”《大英百科全书》中说:“围棋,公元前2356年起源于中国”。《美国百科全书》说:“围棋于公元前2300年由中国发明。”公元前2356年,即尧即位元年。显然,世界上权威的百科全书,所依据的也是中国“尧造围棋”的传说。



    围棋造于尧已成定论,问题是,围棋最初是什么形态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尧舜二位圣帝仅仅以围棋教化其子,“以闲其情”吗?对于围棋的起源与作用,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战争兵法说,如马诤先生在《围棋起源于兵法》中列举了古人大量从兵法的角度论围棋的文章。一是八卦占卜说,例如吴清源先生则认为围棋最初并不是一种争胜负的游戏,而是占卦天文、易经的用具。



    要揭开围棋起源与作用之谜,必须了解尧舜时代华夏部落的社会状态和尧舜两位圣君。三皇五帝为传说时代,没有详细的编年史可考,留下的只是远古传说。在古代典籍文献中,三皇五帝的传说和神话息息相关,形成独特的口耳之学。



    相传,仓颉造字。《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考古发现,殷商时代甲骨文已经发展为较严密的文字系统了,单字超过4500个。匪夷所思的是,殷商古人要这么多汉字做什么?《红楼梦》总字数731,017个字,只用了4,462个不同单字。换句话说,殷商古人完全可以写《红楼梦》。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远古时代,中华文明很发达,社会也很繁荣,根本就没有经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简单低下的生产关系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汉字,****两朝有奴隶(罪犯),但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关系,大多数是平民是有土地的,或者是有自己的手工作坊。从文化上讲,蛮荒原始人,没有这么高深的智慧写出《黄帝内经》、《易》、《河图》和《洛书》等奇书。



    孔子曾感叹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礼记礼运》)《周易》卷八《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而《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中讲得更明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从典籍文献中的记载看,五帝时期,大道行于世间,帝与民识礼仪,顺天应时,过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活,人皆长寿。黄帝、尧帝和舜帝,虽是华夏部落联盟的共主,但是,各个部落各有首领,符合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的状态。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德经》一书,讲的就是天道与人德。老子还说:“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根本不赞同思想复杂的社会,因为这会直接混乱人心,致使国民道德下滑,社会****。用《道德经》去看“上古之人”,其生活状态完全符合老子对“道”的描述。所以,完全可以得出结论:黄帝,至尧舜禹,圣帝与万民顺“天道”行事,大道行于世间。



    孔子说的“大道之行”是什么呢?孔子五十岁开始研究易经,终其余生乐此不彼。《论语述而》有:“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者,上日下月为易。顾名思义,易经所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孔子五十岁以后所研究和追求的,就是天地之道。《论语里仁》中的一段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孔子说的很清楚:我一生讲学仁义礼,是从“天道”贯穿下来的。“一”指的是天道。可惜曾子悟性不够,以为孔子说的“一”是“忠恕”。孔子之后,其弟子所继承的只有仁、义、礼。孟子后来加上了智,董仲舒在汉代又加了信,就演变成后世儒学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孔子学《易》,为之作传,并不仅仅局限于后世儒者五常的内涵,因为“易”是“道”的表现。例如“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彖辞》),就涉及天地之心——道,显然已经超出仁义礼智信范畴。



    围棋诞生于“大道之行”的圣帝尧舜,必然与“大道之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涵博大精深,必然有别于普通的占卜之术,也有别于普通的“氏族棋”的石子游戏。我认为,尧造围棋之初就是完善的四枚座子棋,纵横十九道。尧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尚书尧典》记载:帝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个纪录也为尧造座子围棋提供佐证:四枚座子,纵横十九道棋盘,是符合天地四时阴阳之历法变化。班固《弈旨》有言:“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



    从《史记》记载,可以推算出尧帝活了大约118岁,舜帝活了大约100岁。这个年龄,在今天都是长寿的了。显然,尧舜与华夏部落不可能处于蛮荒原始时代。我们研究围棋的起源与作用,把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道”上去认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



    另具《历代神仙通鉴》记载:丹朱行为不好,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帝前问全丹朱之术,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指沙道石子:“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仙家弈棋的故事多见古籍。仙家弈棋为何?最有可能是在棋盘上推演天地道法,输赢倒是其次的。尧帝用围棋黑白之争吸引丹朱,演化天地道法,潜移默化教化丹朱,收效甚好。丹朱死后与舜同葬苍梧山,足见华夏部落尊崇丹朱。



    《庄子》记载了黄帝两次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黄帝作《黄帝内经》,静修养身,一百二十岁时,命人取首山之铜,铸宝鼎于荆山之下,鼎成之日,黄帝乘黄龙升天。李白在《飞龙引》诗中赞道:“黄帝铸鼎于荆山”,“骑龙飞上太清家”,“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从黄帝到大禹,圣帝的传说深深带着神话色彩,那个时代,人和神相通,帝民处于“道”中。《国语楚语》有“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的记载。倘若抛开神话,大禹带领一帮原始人,仅仅使用石器或是青铜工具去凿山挖土,十三年治理黄河水患成功,不可思议。



    围棋,生于大道,法于大道,行于大道。大道之行,这就是围棋的起源和本质。以围棋推演天地道法,是棋之道;以围棋明智育德,是棋之艺;以围棋娱乐争雄,是棋之术。黄龙士创围棋八卦布局,施襄夏用阴阳五行解说围棋,都是围棋“大道之行”的外在表现。一言论之:棋之大道,以悟参妙;棋之中道,养德明智;棋之小道,以术争雄。围棋雅俗共赏,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围棋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大放异彩。



    围棋,在九路棋盘上已经具有对抗性和娱乐性。尧造围棋之后,为了学习方便,或者为了节省对弈时间,或者为了卜卦,九道棋盘,十一道棋盘,还有其它的如十七道棋盘等相继出现。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十九道棋盘渐成主流。成书于北周的敦煌写本《棋经》,《像名篇》中有“棋有三百一十六道,放周天之数”之说。“三百一十六”应为“三百六十一”之误,“放”应为“仿”。十九路棋局出现在棋经中,说明北周时十九道棋盘成了主要对局用具。多道棋盘的出现,弄得后人很难考证围棋真正的起源了。



    (二)中国围棋文化历史上的灿烂星空



    中华文明“大道之行”时代走到西周末年止。



    老子和孔子出世时,人心不古,礼崩乐坏,诸侯征战,世风日下。《论语》记载:仪封人见孔子后,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确实,西周之后,中华文明进入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大交流的繁荣时期,社会上的种种表现,上至皇王贵胄,下至凡夫俗子,诚如老子所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学衰落,人学昌盛。



    孔子晚年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推行儒家政治主张,却备受冷遇。《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中说:“(孔子)有圣德,好学不倦。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国君无不敬慕其名,而为权贵当事所忌,竟无能用之者。”《史记》记载:“(孔子)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中华文明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洗礼,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皇帝、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人治社会,汉以后,儒家思想渐成主流。帝王以人学治国,不再以天道统民。大道远兮,仁义行于世。历史上,道儒两家曾经争论过,其实没有必要。道家的思想可以概括为道、德、仁、义、礼,儒家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升华上去就是“道”,也就是孔子讲的“一”(吾道一以贯之)。



    中国围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随着中华文明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当中华文明走出“大道之行”,进入百家争鸣之时,中国围棋文化也就随着世人离开了“大道之行”的状态。那么,大道之行的围棋,是什么状态呢?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之行的围棋,属于“非常道”,难以言表,也不为普通人所识。施襄夏著《弈理指归》,有几人能识其中奥妙?!《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老子管理周王室典籍时,周王室爆发了王子朝之乱,典籍尽失。王室典籍,寻常之人难得一见。孔子问学老子,晚年修订《六经》,有可能得见周王室典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诸多远古典籍绝传,正应了那句话——天机不可泄漏。但是,从历史遗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后人推测围棋和《易》有莫大关系。



    《易》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神农的《连山》、黄帝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郑玄在《易赞》中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今人所谈《周易》,相传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八卦作“卦辞”,其子周公作“爻辞”,孔子作“传”。《易》,广大精微,包罗万象,誉为“大道之源”。一般认为,《易经》包括理、象、数三个方面,对应道法、万象和数术。明林应龙撰《适情录》,第20册全篇都是易经八卦五行与围棋布局的形式。施襄夏著《弈理指归》,全书首列“五行布局”棋图二十四式,另外绘有“五行源奥”、“八卦渊微”图形,以标志棋局方位。正文均是四言和五言歌诀,有字无图。歌诀注释中运用五行相克理论,用来解释围棋着法,寓意玄奥。



    用《易》可以推演天地道法,用围棋也可以推演天地道法,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围棋是《易》的一种工具。



    《敦煌棋经》有“棋子圆以法天,棋局方以类地”的说法,与《易》之理相合。《周易系辞上》第五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第十一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围棋黑白分阴阳,盘上天元为天地中心,四周的8个星位,分别代表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位,四隅象征四季。第九章讲了天地数变无穷:“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这与围棋361个交叉点的无穷变化的涵义相似。孔子感叹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以尧帝的智慧,识《易》不是难事。尧帝制历法,有可能在围棋盘上进行推演。天地历法,也是道法的一种表现。河图洛书的黑白点阵,完全可以在围棋盘上排列出来。所以,我们今天下的围棋,只是尧造围棋中“术”的一部分。大道之行的围棋,不仅仅是计算黑白着点争个输赢,有其更大的用途。周王室典籍散佚后,大道之行的围棋也就随之消失了。



    围棋在流传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文化在传播过程当中会形成围棋文化产业。本文对围棋文化产业的定义是:围棋文化传播载体和爱好人群。尧造围棋之后,围棋文化与产业道艺术三个层次面同时存在,即以棋参妙、以棋明智、以棋娱乐三种人群都有,但因竹简刻书极难,所以,围棋文化产业以口传心授为主的方式进行着。这倒有点象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有载:“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孔子心系天下,一心想把社会恢复到西周时期的状态。老子认为不可能,匆匆留下《五千言》,出函谷关西去。



    孔子的智慧比不上尧帝,看不到围棋真正的玄妙,叹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篇》)这表明,中国围棋文化脱离大道,已经进入博戏时代,艺和术成为围棋文化与产业的主流形式。这样,也就与帝王以人学治理国家的社会状态对应起来。



    孔子和孟子对围棋评价虽不高,也不算太低。孟子反对“博弈”,认为“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但是,孟子赞成“弈”,把“弈”归为小数,而数是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孟子告子篇上》中说:“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书中还还记录了弈秋教棋的故事。



    当围棋离开道,以艺和术的形式流行于世的时候,在很长历史时期,引来各方议论。孟子对“博弈”的批评,可以说是儒家非议围棋的开始。然而,东汉班固据《易》作《弈旨》,开始为围棋正名。西晋蔡洪作《围棋赋》,继承了班固的说法。东汉马融作《围棋赋》喻义兵法。梁武帝笃信佛教,亦作有《围棋赋》,赋中除了喻作两军对阵外,还引用了大量围棋术语。围棋,以其独特的魅力,冲破了森严的封建礼仪等级,三教九流,都留下不少围棋的诗词歌赋和传奇佳话。“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大约从魏晋起,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渐渐成为才子佳人咏风叹月的儒雅艺术。



    在围棋文化艺与术并行的时代,围棋文化产业也以艺与术的形式存在着。艺者,以棋闲情;术者,以棋争胜。诗词歌赋、野史杂话说尽了围棋的“艺”,各类棋书记录了围棋的“术”,既有仙雅,亦杂低俗;既显智慧,亦呈狡猾;既彰大义,亦藏奸恶。有人列出中国的五大绝世棋谱:烂柯谱、草木谱、媪妇谱、呕血谱、血泪谱,分别讲述了晋代村夫王质、东晋宰相谢安、唐朝国手王积薪、北宋国手刘仲甫、清朝棋圣黄龙士的围棋故事。相传,曹丕趁弟弟曹彰专心下棋时枣中掺毒将其毒死(见《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则故事:曹操忌恨孔融正直,找了个“莫须有”的罪过,抓了孔融。这时孔融的9岁儿子和7岁女儿正在下棋,有人劝他们赶快逃命,兄妹俩回答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两人安安静静地下完一局棋,也被抓走,和父亲一起被杀掉了。此外,还有李世民“一子定乾坤”,许虬髯客张三自领十万大军平定西南,当了扶余国的新王。



    在古人撰写的各类棋书中,现存最早的围棋专门论著是《碁经》(敦煌石室古写本),内容包括:“碁经”七篇、“棋病法”、梁武帝《棋评要略》。还有“围棋十诀”、《棋经十三篇》等,不再赘述。



    自班固给围棋正名后,国人把围棋艺与术统一起来,上下求索。明陶宗仪《说郭》上曾引魏邯郸淳《艺经棋品》说:“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清代龚嘉相《楸枰雅集》中对围棋九品注解了九首四言小诗,十分雅致有趣:



    入神动如智水,静如仁山,随感而应,变化万端。



    坐照神明规矩,成竹在胸,化裁通变,不离个中。



    具体敛才就范,绳墨诚陈,攻心为上,不战屈人。



    通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无形运用。自具会心。



    用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形用权,无形无体。



    小巧借意收势,占地搜根,勾心斗角,五花八门。



    斗力攻中有守,守中有攻,以小易大,击西实东。



    若愚以逸待劳,以退为进,持重老成,不开争衅。



    守拙大局有成,机闲自补,谨固蕃篱,止戈为武。



    施襄夏以围棋竞技着法探索《易》之理,用阴阳五行八卦解说围棋细致入微,可惜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吴清源在其著《中的精神》中表示,阴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即“六合之棋”。“另一方面,即使是人生,也要考虑技术和哲学的中和。我所走过的道路,应该可以说是追求中和的人生吧。”吴清源虽然没有用五行八卦论述围棋,但是,可以看出,他所谈的“六合围棋”很接近《易》的思想。或许,吴清源倡导围棋的“中和”,就是围棋艺与术的最高境界吧。



    围棋,以棋子之有争达到棋人之无争,和禅悟殊途同归!围棋艺和术相和谐的境界,很象一句古语“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说的那样,三教九流,皆可乐在棋中。



    简言之,弈归于艺,博弈归于术。



    赏“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苏东坡《观棋》)的风雅,亦憾“当湖十局,一子一金”的扣人心弦,两千年多来,弈与博弈就是这样手牵手走到今天。棋上的内容精彩纷呈,棋外的玄妙令人深思。



    (三)围棋文化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围棋自尧帝始,流传了五千年,继承和发扬中国围棋传统,是中华民族责任所在。座子围棋自晚清周小松之后,再无国手,座子围棋的艺与术的境界和水平急剧下降,终绝于民国。国运衰,棋运也衰。如今,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国学运动悄然兴起,光复国学正是时机。欧洲有伟大的文艺复兴。可以断言,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国学也会恢复它应有的地位,其中包含中国传统围棋,这是中国走向强国的需要,也是中国围棋再塑民族自信的需要。



    围棋的教化之功,尧舜二位圣帝已经作出证明,毋庸置疑。今天的世界围棋,重博弈,轻弈,围棋“艺”的色彩越来越淡化。所以,现在光复传统围棋与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也具有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化是弘扬中国围棋文化的最佳途径



    (一)商品经济时代,围棋文化与产业如何定位



    当今社会早已进入市场化主导的商品经济时代,“效益”成为社会的主要追求,围棋行业面临围棋文化与产业如何定位的课题。这个课题很重要,直接决定了我国围棋文化产业的方向。正确定位围棋文化产业,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潮流,充分发挥当前围棋文化产业的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围棋文化与产业的建设。要实现这一点,恢复围棋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必须的。简言之,必须将中华传统围棋与文化视为国学的精髓。这一点,日本同行做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国学”一词现代词意源于日本。在中国古代,围棋属于国学,当无疑义。围棋与古琴、书法、绘画并列为四大艺术,亚圣孟子把“弈”列入“小数”,归六艺数类;唐玄宗还为围棋设立了“棋待诏”,属翰林院。孔子说:“志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现今,国家把围棋归属为体育项目,中国棋院为国家体委直属事业单位,围棋完全成为体育比赛的一个项目,围棋的国学成分几乎没有了。当聂卫平为中国队赢下中日围棋擂台赛前三届比赛的胜利后,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围棋的热潮,各种围棋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惜,围棋一直被当作体育竞技进行宣传,所以,时至今日,缺乏围棋文化支撑的竞技围棋,受国民关注的程度大不如从前了。



    把围棋项目定位于国学,找回丢失的围棋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围棋全面复兴的必走之路。



    (二)国内文化市场分析



    今天的中国人文化品味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基本上知道国内文化市场的现状了。反过来,国内文化市场也是中国人文化品味的表现。衡量国内文化市场现状有两个重要参量:一是热门网络,一是热门电视剧。分析网络和电视剧点击率排行榜之后会发现,受热捧的网络和电视剧,故事的娱乐性非常强,情节很吸引人,但是,缺乏传统文化理念。作者基本上是用现代意识在创作,带给读者儒释道的理解都是现代式的,这种文化产业模式直接影响到围棋文化。2009年国产系列电影《大国手》,故事编得挺好,结合历史上的许多围棋传说,演员表演也不错。但是,影片对围棋的描述实在不敢恭维,被棋迷挑出不少不懂围棋的围棋着法,和日本动画片《棋魂》没得比。这样的文化产业模式无法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很显然,这句话已经被许多文艺创作创作者所漠视,经济效益成了文艺创作的重点,如何用娱乐来吸引人,成了文艺创作的最大追求。



    (三)围棋文化走向市场才能根深叶茂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并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文化产业,其中包括围棋文化产业。那么,中华传统围棋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我在前面论述了围棋与《易》的关系,阐述尧造围棋后,围棋文化与产业以道、艺、术的形式在中华流传,这就是中华传统围棋文化的内涵。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欧洲学院演讲时自豪的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二千多年来,中国围棋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思想体系中发展的。



    建设一个引领时代风气的围棋文化产业,是围棋文化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但是,只有政策引领,没有市场,文艺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围棋文化走向市场才能根深叶茂。怎样建设由优秀围棋文化引领市场的围棋产业,是当前围棋文化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立足社会,弘扬中国围棋文化



    (一)《棋魂》成功的启示



    《棋魂》取得轰动性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不但是中国、整个东南亚都掀起一股巨大的《棋魂》浪潮。在日本,围棋人口由三百多万人迅速回升至四百多万,增加的近百万围棋人口里绝大多数是青少年。为什么一部围棋题材的作品会如此成功?其中的道理非常值得中国围棋文化人学习。



    《棋魂》成功之处有以下八点:



    (1)故事带有玄幻色彩,扣人心弦、高潮迭起,而且情节很有现实生活气息,深深吸引并打动观众的心。



    (2)表现的内容很正统,人物刻画鲜明,对话带有艺术性和思想性,如“我们的存在是为了连接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你下的棋就是你的全部”等。



    (3)形象生动描写了从围棋初学者成长为职业棋手的过程,对围棋的表现重在棋手的心理活动刻画,使不懂围棋的观众也能“看懂”棋局,并有了想学棋下棋的冲动。



    (4)主角不断奋发自强,强强对抗,引发观众共鸣。



    (5)尊重本国文化传统和围棋,展现本国围棋文化和职业棋手的内心世界。



    (6)日本棋院、漫画家、电视台、动画公司、传媒公司和编剧密切配合,在文化和市场形成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7)角色之间的真挚的友情和良性的竞争,朴实无华,平淡最真,是剧情的一大亮点,成年人也爱看。



    (8)《棋魂》文化载体是多渠道的,有、漫画、动画,《棋魂》也接二连三地推出游戏,还有角色书、CD广播剧、音乐CD以及大量周边等,形成独特的《棋魂》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了《棋魂》影响力。



    《棋魂》的成功,让世界围棋文化人看到围棋文化产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在中国,围棋文化市场远比日本“超值”,可以说是一块尚未开发的肥沃土地。然而,国产动画片《围棋少年》遇冷,值得中国围棋文化人反思。创作围棋题材的文艺作品,离开传统的围棋文化肯定是走不通的。



    (二)中国围棋文化与产业的复兴需要雅俗共赏



    有一个商业故事:甲鞋业公司的营销员去到一个落后国家,看见那里的人都光着脚,回来报告说:这个国家的居民不穿鞋,所以,没有鞋业市场。乙鞋业公司的营销员去了,回来报告说:这个国家的居民都光脚,鞋业市场巨大。经过一番努力,乙鞋业公司成功打开这个国家的鞋业市场,取得丰厚的商业效益。



    今天,中国的围棋文化产业与市场,很象这个没有穿鞋习惯的国家,谁能打开这个市场,谁就能赚到第一桶金,树立自己的围棋文化品牌,一如《棋魂》。



    优秀文化市场不能一味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一味媚俗,得正确引领观众,告诉观众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观众能够从优秀文艺中吸取营养,自然会认可并接受。从今天中国的文艺现状来看,建设正能量的围棋文化与产业尚有一段路要走,政府有关单位应该发挥引领作用。如果众志成城,这段路就不会长。



    中国围棋文化与产业的复兴需要雅俗共赏,政府引领,众志成城,最大范围的打开国内围棋文化市场。



    (三)优秀围棋,是做好中国围棋文化与产业的大“道”和秘“术”



    《棋魂》在国内热起来之后,受《棋魂》影响,出现了一些有关围棋的网络。有些网络文笔和构思也不错,但是,基本上是从娱乐的角度写的,缺乏《棋魂》尊重围棋,尊重围棋文化的精神,更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谈不上“文以载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围棋文化与产业,迫切需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点的优秀围棋,以此做点,多方参与,无限放大,就能快速有效的打开国内围棋文化市场,建立正能量围棋文化产业。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文化灭绝,谓之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不灭,则中华不灭。爱国,即爱国之文化,也就是守护中华传统文化,源于基本的民族利益观和良知。



    四、《大清棋情录》简介



    《大清棋情录》一书是作者基于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创作的,文以载道,上至华夏文明的起源,下至现代围棋,展现了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围棋的精彩。故事曲折,情节丰富,人物众多,文笔细腻,手法多样,集言情、历史、官场、科幻、仙魔、武侠等元素于一体,从儒学、佛学、道学诠释人生意义,探索中华围棋传统的本质,是中国第一部围棋文化言情长篇历史。视角独特,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透视中国传统围棋,虽属虚构,却言之有物。



    《大清棋情录》的围棋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有精彩围棋古谱,有围棋史说,有围棋哲学观,有中日古代围棋比较,也有乾隆年间围棋名手的传奇故事。主体故事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爱恨纠葛展开的,主人公许时今借助奇异天象和《梅花易数》,于2012年12月21日,穿越到平行宇宙平行地球的大清乾隆年间,演绎历史上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了跨越两个地球的爱恨情仇。



    《大清棋情录》预计创作九卷,150万字,在网络文学网站和围棋论坛网站发布前三卷,约46万字。第四卷正在创作中。期待此书抛砖引玉。



    围棋经过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熏陶,走出道学,繁荣昌盛于人学,形成弈于艺,博弈于术两种文化,色彩鲜明独特,为三教九流所喜爱。围棋博大精深,或悟禅,或求道,或闲情,或争胜,留下众多诗词歌赋和传奇佳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围棋不仅仅是阴与阳的体现,更是文与武的综合,颇具社会人文经济价值。“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国学热悄然兴起,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围棋文化,复兴民族围棋产业,正当其时!正得其势!



    参考文献



    【1】《围棋与中国文化》(何云波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围棋春秋》(廖永红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3】《儒道释经典译注》(张芳彥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4】《中国围棋》(刘善承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蜀蓉棋艺出版社,1985年)



    【5】《盛世国手多》(陈祖德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



    【6】《奕理指归》(施襄夏著,郭超、夏于全主编,蓝天出版社,1998年)



    【7】《中的精神》(吴清源著,王亦青译、牛力力校,中信出版社,2003年)



    【8】《围棋文化诗词选》(蔡中民选注,蜀蓉棋艺出版社,1989年)



    【9】《历代神仙演义》(徐道撰、程毓奇继,周晶、苏客、宜凡校点,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