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铁血魏晋南北朝 《拓跋鲜卑篇》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夕阳西下(三)

作者:胡马啸西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3-26 20:41:5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百年争战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监控大唐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无敌万岁爷 

    上回我们说到元恪是不是北魏帝国“合格接班人”的问题,如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元恪的老爸魏孝文帝元宏给他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和施政方针,然后看看元恪是否能把这个政治遗产和施政方针继续发扬光大了。

    首先,我们一提到魏孝文帝,“全面汉化”就是他最被世人所称道的标签了。我们在之前的章节曾经介绍过元宏接过冯太后的衣钵,迁都洛阳,全面汉化,为此还不惜屠杀了以当时的太子元恂为首的反对汉化的集团。而正是由于元恂的被杀,元宏的二儿子元恪才有机会走上政治前台,成为了孝文帝的接班人。

    那么,元恪对于“全面汉化”这个政治方针执行的怎么样呢?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多说,我们在之前的章节就根本没有提到元恪对于“汉化”有任何的反对措施。相反,史书记载,北魏帝国在宣武帝朝,一直都在大力修建新都洛阳,并逐渐巩固以洛阳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在史籍可考的资料里面,元恪一朝也再没有针对“汉化”的反叛的明确记载了。可以说,元恪在“全面汉化”的问题上,完全继承了其老爸元宏的遗志,对鲜卑“顽固派”恩威并施,把“汉化”政治路线做了彻底的发扬光大。

    不过,我们曾经在之前的章节分析过,“全面汉化”其实只是元宏施政方针的表面现象,或者说是元宏政治理想的一种“外延”罢了。元宏政治理想的“内涵”或者说是“内核”却是北魏帝国历代帝王一统华夏的“鲜卑梦”!因为以人数寥寥的鲜卑民族要统治人数众多的汉民族聚居区,“汉化”以及“民族融合”绝对是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于是,判断“合格接班人”的问题就自然而然的有了“第二个角度”,元恪在“一统华夏”的征伐方面又做的如何呢?

    其实这个问题更好说明,我们单看元恪和元宏的谥号分别为“宣武帝”和“孝文帝”就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元恪在武功方面绝对超过其老爸元宏不少。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曾详细介绍过北魏帝国的扩张史。元宏在刚刚迁都洛阳不久,就立即发动了对南朝的侵略战争,但也许是“造化弄人”,孝文帝执政期间(特指冯太后死后,元宏完全亲政的历史阶段),虽然数次御驾亲征,但收效甚微,帝国疆域的拓展也只是把南阳盆地纳入了囊中,而北魏大军南下淮河的作战却总是虎头蛇尾,铩羽而归。

    相反,在宣武帝元恪一朝,尽管元恪从来没有御驾亲征过,但帝国疆域却迎来了一次大膨胀,淮河南岸的义阳、寿阳地区,秦岭南麓的汉中以及四川北部地区纷纷被北魏帝国收入囊中。

    尽管元恪的辉煌战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孝文帝给他打下的政治经济基础,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元恪对于元宏以及历代北魏帝王的“一统华夏”的“鲜卑梦”的“继承和发扬”是毫无异议的。从“结果导向”这一点看,元恪绝对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熟悉这个连载的朋友可能会提出疑问:“元恪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来也不亲临作战前线,这一点比起他老爸元宏来说真是大大不如。其辉煌战绩只不过是他运气比较好,帝国疆域的扩展基本上得益于南朝边防将领的献降而已,从这个角度讲,他也真不是个合格的接班人”。

    大家的疑问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从这个方面评价一个帝王合格不合格确实有失公允,因为“御驾亲征+英勇的冲锋陷阵”这种特质其实并不是一个优秀帝王所必备的素质。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尤其是一个帝王,其最应该拥有的特质应该是“超强的领导力”,或者说是一种“驾驭人”的能力。于是,我们判断元恪是不是“合格的接班人”的因素,就有了第三个角度,元恪的“领导力”比起元宏来说又是怎样的呢?

    孝文帝元宏我们在之前很多章节都介绍过他和众多臣僚的互动,尽管元宏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他“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性格特质(比如力排众议迁都洛阳、不计代价的全面汉化、迫不及待的数次南征,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像“迁都汉化”这种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举,领导人没有一些“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劲儿,是很难顺利推进,并最终完成的。

    后来帝国的前太子元恂等人趁着元宏第一次南征失败,威望受损之际,发动了“反汉化”的叛乱,但最终也被元宏迅速的平灭了下去,帝国并未因此而伤筋动骨。同时,元宏大力推进“汉化”,重用“汉臣”,尽管很多支持汉化的鲜卑大臣都颇有微词(史书多次记载,众多鲜卑大臣,包括元宏最为倚重的彭城王元勰以及任城王元澄都对类似王素这种汉人抱有怀疑抵触情绪),但元宏对王素等人依然信任有加,而结果证明,王素这些汉人也以心换心,确实对元宏抛弃了胡汉之成见,为北魏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切无不显示着元宏超强的“领导力”。

    而我们的宣武帝元恪,其“领导力”比起他老爸元宏来说,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在以前的章节曾经介绍过,元恪上位之初,并不像其父皇元宏那样,亲政之前已经在冯太后的羽翼下接触政事多年,已经有了相当的执政经验,相反,由于元宏的突然离世,元恪的众多皇叔父都位高权重,其继承皇位之初政局并不稳固。但元恪能迅速引进外戚平衡皇叔的势力,最终把帝国权力牢牢控制在手中,这份“平衡驭人”之术,确实让人对这位宣武帝高看一眼。

    除此之外,在处理对南朝侵略战争的用人问题上,元恪也展示了他过人的“领导力”。不用说我们在连载里多次提到的在元恪一朝冉冉升起的最耀眼的两颗将星元英和邢峦(元恪在对他们的使用和调配方面,无不显示着其过人的大局观,以及在赏罚之间的尺寸拿捏方面,对这些悍将恩威并施的驭人之术),单单我们在本章开头说的元恪对于南朝投降过来的李苗等人的“用人不疑”的胸怀来说,就和其父皇对王素等汉人的信任情怀如出一辙(而李苗后来也投桃报李,成为了北魏帝国的忠贞之士,他的事迹我们以后再表)。

    同时,我们知道,由于元英在“钟离之战”的惨败后,帝国南疆一直动荡不安,尤其帝国的南线桥头堡寿阳地区,向来都是危机重重,而元恪对于寿阳军政长官的任命和使用,也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领导力”。

    那么寿阳发生了什么,元恪又是如何显示其优秀的“领导力”的呢?另外,元恪和元宏的比较还有那些重要的角度呢?而回到我们本章的主题,元恪最终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呢?我们下一回再接着说吧。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