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铁血魏晋南北朝 《拓跋鲜卑篇》 第一百七十五章 谈谈打打(二)

作者:胡马啸西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1-30 00:29:4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无敌万岁爷 百年争战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监控大唐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上回我们说到成景隽在南朝隐忍十几年,最终杀了常邕和全家老幼,报了杀父之仇。而南梁皇帝萧衍不仅没有依照帝国“禁止报私仇”的法律制裁成景隽,反而对他的这一“孝义”的做法赞赏有加。那么萧衍不懂得维护“法律的尊严”吗?

    法律是皇帝定的,他当然想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但是这也要有“权变”的空间,当“政治利益”需要皇帝去“法外施恩”的时候,作为大政治家的萧衍当然会毫不犹豫的去“践踏法律”。

    而作为成景隽来说,为什么单单在十几年后的那个时点雇凶杀了仇人全家?细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那时成景隽刚刚被皇帝萧衍任命为“徐州刺史”,南梁和北魏的战事正在那个区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以后章节还会涉及),所以在那时就算成景隽再多杀几家人,皇帝萧衍为了“战争的胜利”也不会治成景隽的罪,更何况成景隽报父仇还有相当的群众舆论基础,“民愤民怨极大”,萧衍为了“国家利益”也就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而我们故事的主角成景隽确实是一个深谙“复仇之道”的厉害角色,我们说按常识,为了追杀仇人,他只身叛逃敌国就行,为什么要潜伏一年,击杀“躺枪”的宿豫戍主,带城“投诚”?那是因为有了“宿豫镇”这个“投名状”,成景隽在南梁的仕途就会有个更高的起点,他就会离“皇帝为他去权衡法律的拐点”更近一步。而成景隽隐忍十几年,终于等到了这个“拐点”(这个拐点就是战争用人之际,萧衍自会投鼠忌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把仇人满门杀绝,同时自己又全身而退,这心机,这手段,那是命运没有给成景隽机会,否则,成景隽成为另一个萧衍也未可知。

    所以,我们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把“法律”“契约”“共识”看的过于重要,这些条条框框应该是政治家攫取“政治利益”的工具,而绝不是绑在政治家身上的枷锁。

    如果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法律就是立着牌坊的老婊子,政治用得着法律时,它就至高无上,庄严圣洁,用不着时,它跟一个破鞋臭抹布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那么,这个超越法律的政治又是什么呢?借用***曾经说过的话,那就是“争取和团结多数人,绝大多数人,孤立和打击少数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取得最终胜利的基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只有胜利了,才能制定法律,才能代表正义。我们耳熟能详的“正义必胜”的口号的内核逻辑其实应该是“只有胜利了才是正义,所以正义必然胜利”。

    就像前一段引起热议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其中也反思着“法律”和“道义”的辩证关系,影片中治疗白血病的高价特效药最终被纳入“医保目录”,算是有了个较为“理想”的结局。

    但是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还有多少没有纳入“医保目录”的治疗其他疾病的特效药的背后,也同样有着千千万万的支离破碎的家庭呢?这些人群在政治家眼中又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说的“孤立和打击少数人”主要针对的是敌人,而对于自己人,这句话则可以演绎为“牺牲和放弃少数人”。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读者就会自然而然的“抱怨起国家和政府”了,我看网上也有不少“专家”也持有这样的言论,大谈“医疗不能市场化”云云。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专家”貌似政治正确的言论其实也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决不能把“抱怨的焦点”只放到我们政府的头上。

    “全民纳入医保”其实是把“病人群体”的负担转嫁到全体国民身上来,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依然要向“国外医药研制企业”支付高昂的譬如“专利费”等一系列费用,难道这就是公平的吗?难道研制治疗恶性疾病的特效药不是造福于全人类的吗?

    不要跟我讲“保护专利,鼓励创新”这类避重就轻的屁话,“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应该适用于全体人类,这期间的科研开发费用应该由全世界的国家分摊,这些“珍贵的研究成果”绝对不是某些发达国家医疗医药企业攫取利润的源泉。

    而其实《我不是药神》里面那个大反派药贩子说了个大实话“这世间只有一种病--穷病”。我们国家穷,人民就穷,人民穷,国家就更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咬紧牙关,艰苦奋斗,打击国家的蛀虫,努力减少贫富差异,并且在世界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起“大中华共荣圈”,建立起适应于全人类幸福生活的新秩序,才能真正做到“争取和团结大多数人”,才能真正为世界全体人民谋福祉。

    而在这条坚辛的“为世界全体人民谋福祉”的道路上,鲜血、泪水、牺牲又是必要和无奈的抉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需要在法律之上懂得“权变”,而也只有具备大德大仁之士,才能给与其“权变”的“权柄”,而这也正是《管子.立政》中所言:“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的深刻含义。

    又扯的有些远了。再说回我们南北争霸战争的正题,正是由于成景隽、常邕和的献降,北魏帝国淮河以北,以宿豫镇为中心的一大块领土得而复失,又被南梁帝国占了去。而这种状况元恪又怎能接受,史载北魏帝国任命杨椿为安东将军,领兵四万,进攻宿豫。

    但宿豫不比地处北魏腹地的悬瓠城,它就在淮河北岸南北两大帝国的国境线上,跟南梁帝国淮南重镇盱眙隔河相望,南军对宿豫补给增援都十分方便,而且北魏帝国钟离大败后,军兵士气低落,于是杨椿的攻势并未奏效,宿豫地区依然牢牢控制在南梁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上一章结尾处萧衍向元恪提出的建议,希望用这块淮北的土地换取北魏帝国在公元505年攻占南梁的汉中之地。史载董绍大难不死,回到北魏帝国,向皇帝元恪转达了萧衍的提议。

    那么元恪是否同意了萧衍的建议,南北两大帝国的人民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了吗?我们下一回再说吧。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