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铁血魏晋南北朝 《拓跋鲜卑篇》 第一百六十章 虎头蛇尾(五)

作者:胡马啸西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1-30 00:29:4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百年争战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监控大唐 无敌万岁爷 

    上回我们说到奚康生高冢戍一战打退了张惠绍的攻势,遏制了南梁东线北伐军的前进势头,但是桓和指挥的南梁“海军陆战队”在朐山实施两栖登陆后长驱直入,绕到徐州的北方,攻克了兖州的固城、孤山、角念等一系列军镇,不仅对徐州州府彭城实施了战略包围,而且不断招诱兖州居民,配合南梁的北伐军事行动。此时此刻,要同时对付张惠绍和桓和的两路大军,北魏帝国武卫将军奚康生的兵力确实捉襟见肘。

    (心急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公众号“猎户星座”,看最新章节)

    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北魏帝国东线指挥官邢峦带着平南将军杨大眼等一众猛将,以及征调的六州后备兵团,来到东线战场最前沿。没有犹豫,邢峦立即派出统军樊鲁、元恒、毕祖朽等将领分别对南梁军占据的固城、孤山、角念等军镇实施反击。直到8月中旬,桓和的“海军陆战队”终于败下阵来,被邢峦再次打回到朐山城。

    消除了东边侧翼的威胁后,邢峦紧接着沿泗水河南下,和张惠绍的北进兵团进行会战。史载南梁帝国将军蓝怀恭在睢口(睢水入泗水处)和邢峦决战,但被邢峦打的大败,不得已蓝怀恭收集残兵又在泗水以南新筑一个城堡新城,继续抵抗邢峦的大军。而邢峦是个精通战法的北魏名将,“宜将剩勇追穷寇”,睢口大捷之后,邢峦怎会让南梁军有喘息之机,他马上趁势挥兵南下,包围了宿预、淮阳等几个月前被南梁占据的淮河以北军事重镇,以及蓝怀恭最新驻扎的新城。

    反观此时的南梁东线北伐军,面对邢峦咄咄逼人的攻势,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无力反击。战役打到9月中旬,邢峦终于攻克新城,蓝怀恭以身殉国,南梁军被杀及被俘数万人。而睢口以及新城的惨败让南梁军的军心彻底崩溃了,史载此时张惠绍再无犹豫,放弃宿预等淮北城镇,渡过淮河南逃,此次北伐吃掉的北魏帝国淮北之地,又完完全全的吐了出来。

    南北两大帝国从公元506年夏季打到秋季,北魏帝国的反击作战获得全面胜利,而其反击的策略也是十分清晰的:

    第一、先易后难。首先打击南梁北伐军相对较弱的西线王茂兵团,以及东线的张惠绍和桓和兵团,扫平两厢,为未来集中力量和南梁中线主力进行会战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就近使用兵力,以多打少。我们说战役一开始帝国总指挥元英身在荆州,北魏在西线的野战兵力应该比较雄厚,于是杨大眼首先在西线发动反击,彻底解决西线问题就是顺利成章之说。而在东线,由于从六州动员的增援兵团离徐州和兖州最近,所以让邢峦首先使用增援兵力扫平东线张惠绍的威胁也是符合用兵常识的举措。

    但是,北魏帝国这一策略有一个明显的弱点,那就是在战役前期,最最重要的中线主战场并没有强大的增援兵力的到来,虽然帝国前线总指挥中山王元英已经亲自莅临中线战场,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没有绝对优势兵力,很难发动战略性的大反攻,而此时对于元英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防守反击”,首先顽强组织防御作战,等到西线和东线大捷后,再合兵一处对南梁六王爷萧宏实施打击。

    而站在南梁帝国北伐角度来看。我们在前一章已经介绍了,在公元506年春季,以韦睿、昌义之为首的中线攻击兵团已经吞并了北魏帝国整个合肥地区,并攻占寿阳东面重镇洛口(洛水入淮处,萧宏北伐总指挥部所在地)、南面重镇梁城、以及西面重镇霍丘,对寿阳城实施了三面的包围。在北魏援军还没有增援上来之前,萧宏此时的最优选择就是争分夺秒,趁着春夏季雨水丰沛,淮河水位上涨之机,驱动水军彻底封锁寿阳北面的淮河水面,从而对寿阳实现四面合围,并强攻占领之。这样,即便西线、东线攻势受挫,退回到攻击出发地,只要有寿阳在手,就会大大改观淮河防线对北魏帝国的防御态势,也就完成了此次北伐最重要的目标了。之后,北魏帝国再想南渡淮河作战,就算中山王元英有勇有谋,不死也要掉层皮。

    但根据史书记载,从公元506年夏季到秋季的这宝贵的3个月时间,南梁中线北伐军却令人诧异的停止了进攻的步伐,坐视西线和东线战场的溃败,却没有抓紧时间在中线形成对寿阳的有效攻势。萧宏就这样和元英“大眼瞪小眼”的对峙了起来。

    史书并未解释为何南梁中线北伐军会白白浪费这实际上是由西线和东线军兵的鲜血换来的“宝贵的三个月”。难道是北魏中山王元英利用“诈术”,遣使萧宏“讲和”来拖延时间?亦或是萧宏错误估计了元英在中线战场的兵力,迟迟不敢发动决战?不管怎样,公元506年整个夏秋季节,和两大帝国在西线东线打的如火如荼相比,中线战场是一片寂静。整个战役的走向完全向着中山王元英最乐意看到的方向发展着。

    在残酷的战争中,机会就是稍纵即逝,时间来到公元506年秋9月,北魏帝国东线指挥官邢峦取得了东线一系列的大捷,把南梁军彻底赶回了此次北伐的出发地。此时北魏皇帝元恪下令邢峦马不停蹄渡过淮河,增援元英,准备对南梁北伐总指挥萧宏坐镇的中线兵团实施打击。

    此时此刻,我们的南梁六王爷萧宏得到东线战场溃败,以及大批魏军南下的消息后,却害怕恐惧,彻底怂了。史书记载,萧宏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商讨撤兵事宜。而当萧宏抛出“撤退”的议案之时,左卫将军吕僧珍立即拍马屁似的说到:“王爷能够知难而退,岂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见到有人支持自己的撤退提议,萧宏大喜,连忙说:“就是就是,确实应该如此啊!”

    故事看到这里,读者通常会认为吕僧珍是个“胆小的马屁精”,但细读历史,我们并不能这么草率的下结论。吕僧珍我们在“萧衍起兵”的章节曾经介绍过他的事迹,其实吕僧珍是个很有谋略的将军,当年在萧衍帐下听令,也出了不少好计策,深受萧衍器重。不过人都是有两面,通常善谋之人,勇气都稍有逊色,而有勇有谋之人那绝对是人之翘楚,可遇而不可求也。另外,也许吕僧珍太了解萧宏的心里活动了,有这样一个“胆怯”的主帅在,又怎能在和北魏的生死大决战中取得胜利呢,所以在两军还未接触之时就提前撤退,没准还是吕僧珍综合各种因素做出的最优判断吧。

    不过尽管南梁主帅萧宏胆小要跑,但经过无数战火洗礼的韦睿、昌义之等将军又怎能不战而退,做逃跑将军呢?另外,当北魏帝国中山王元英得到大量兵力的补充,又将如何对南梁中线北伐兵团实施反击的呢?我们下一回再说吧。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