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铁血魏晋南北朝 《拓跋鲜卑篇》 第一百三十八章 皇叔的悲剧 五

作者:胡马啸西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6-26 07:39:38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百年争战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无敌万岁爷 监控大唐 

    上回我们说到元祥复出之后骄奢淫逸,导致朝廷内外怨声载道。不过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把“品德类”“能力类”问题放在第二第三位考虑的,在政治斗争中是否站对“战队”是最最关键的因素。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的元祥又怎能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史载皇帝元恪的宠幸近臣茹皓以及安定王元燮(元祥的堂叔)分别娶了国舅高肇的两个堂妹,而元祥却和堂叔元燮的这个高妃暗中来往,共赴鱼水之欢,一来二去,茹皓和元祥这种“连襟”关系让他俩走在了一起,并且打的火热。

    我们曾经跟大家介绍过这个高肇是高丽人,在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讲出身、论贵族的年代,高肇尽管是国舅,但还是被当时的上流社会看不起。而这种被主流社会的排斥,则很有可能激发像高肇这样人的叛逆,他们会对权力和声望有超乎寻常的渴望,以及对社会对他人的刻骨铭心的仇恨。高肇是个很有心计,工于权术的人,他怎么愿意和茹皓、元祥等人共享皇帝的宠幸?别看茹皓和元祥都是自己的妹夫,可高肇下起手来却也毫不心软。史载当元祥和茹皓还在肆无忌惮的结党营私之时,高肇早已暗暗收集他们的各种“证据”(没准高肇的堂妹就是美艳的高级特工,高肇横空出世,来自极北苦寒之地,找些美女充当堂妹,估计也没人可以考证),在皇帝面前揭发他们倚仗权势、贪赃枉法。元恪也没客气,把元祥、茹皓等人一锅烩了,全部“双规”。不久,茹皓等人全部赐死,而元祥毕竟是王爷,元恪特意下旨免除死罪,软禁在太府寺。史载直到此时,元祥的老妈高太妃才知道元祥和堂叔老婆私通的事情,于是指着元祥破口大骂到:“你妻妾成群,为何还要跟那个下贱的高丽女人厮混?以至于陷罪到如此地步呢?”骂完还让人打了元祥一百棍,还不解气,高太妃让人又打了元祥的正妻刘妃(宋王刘昶的女儿)几十下,并问道:“妇人家都嫉妒,你为什么就不嫉妒呢?”刘妃只有苦笑,沉默而已。这个高太妃的表现让人发笑,这里面就是她助纣为虐,贪婪自私,最终导致元祥腐败被抓,结果她还把罪过推到刘妃身上,真是个地地道道的无赖无知的泼妇。

    不管高太妃如何表演,元祥最终也逃不过一死,皇帝不公开处死他,是不想公开留下杀叔父的名号,史载元祥暴死于太府寺,估计还是元恪指示所为。经过政坛这一番折腾,现在皇帝元恪的叔父们只剩下了五叔元雍和六叔元勰了,但这两人一个天生不喜政治,一个急流勇退,完全没有政治奢望,于是高肇最终顺利胜出,成为了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二号人物。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毕竟元勰在政府中枢工作多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个人政治威望爆棚。数年后,高肇还是找了个借口,诬陷元勰参与到了一场谋反案中,鼓动元恪最终毒杀元勰,发生了我们这一大章开篇的一幕。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早些时候,元恪把自己的于皇后(于烈的侄女)的妹妹指给自己的三弟,京兆王元愉做王妃。但元愉不喜欢于妃,却喜爱小妾李氏,生下儿子元宝月。于皇后得知此事大怒,把李氏叫到皇宫一通鞭打,替妹妹出气。不仅如此,还怂恿皇帝调查元愉贪污腐败事件,结果属实,元愉也被皇兄臭揍了一番,下放到冀州当州长。为此,元愉十分恼火,感觉受到了莫大的羞辱。没多久,元愉居然在冀州州府信都(河北省冀县)扯起大旗另立中央,直接自己称帝了。没有悬念,元愉的叛乱很快被中央军扑灭,元愉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元愉之死本来就是“一个女人引发的血案”,没想到被高肇借题发挥,株连到了彭城王身上,中国历代警察系统,只要想找一个人“罪状”,“人证”“物证”随便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皇帝想不想给他定罪。可叹元勰一代贤王,温良恭俭让的性格也没躲过斧钺之灾,让人唏嘘不已。

    北魏政坛的这轮新陈代谢到这里终于画上了句号,如果我们回顾这一时期高肇的异军突起,和众多王爷的纷纷落马,我们不难看到这一切事件背后的驱动力就是皇帝本人。元恪年纪轻轻就深谙政治斗争的精髓,把“后元宏时代”的王爷势力打击殆尽,而高肇本身就是元恪用来打击这些传统贵族势力的“刀”。我们知道,高肇没有一点政治根基,甚至还被社会上层所看不起,于是像高肇这类人只要还不傻,就很清楚必须忠于皇帝才能在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这一点讲,高肇比我们前面所说的在北魏没有政治根基的南朝名士王肃还好用。高肇、以及我们以前章节讲的乙浑、来俊臣等人,作为酷吏也好、佞臣也好,都在历史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而这种利用并管理“酷吏、佞臣”的权术,也被历代政治家们所沿用。总结说来就是皇帝在选拔高级司法干部或者政治干部时,最好从基层的、贫苦的、有执行力的、原则性强但缺乏怜悯心的干部中选拔。他们低微的出身对于权贵阶层有着天然的憎恨,以及对正统皇权的天然崇拜,这种心态会让他们迅速变成皇帝忠实的鹰犬,成为皇帝打击特权阶级从而维护皇权权威的有力武器。而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杀掉这些没有任何根基的酷吏、佞臣“以谢天下”,也不会对政府上层建筑有任何动摇,杀他们就像杀一条狗,让人不禁唏嘘。最近在热播的反贪连续剧《人民的的名义》中,正邪势不两立,大家看的很过瘾,可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这只是连续剧,不是现实,现实的生活远比这复杂的多,正邪并不能很轻易的区分,没有黑白,只有混混沌沌一片灰色而已,剧中的反贪局长如果真是这样做派的话,在现实生活中,要么根本到不了这个位置,要么就会被“皇帝”看重,破格提拔,然后成长为我们本书中多次提到的“酷吏”“佞臣”那样,沦为历史的笑柄。真是可悲可叹,但又是无可奈何的事实。所以,在真实世界,无论在官场还是职场,无论当公仆还是身陷职场政治,无论什么时候(当“刀”还是当“肉”)都要谨言慎行,万事不要做绝,给自己留条后路无疑是“保护自己”的明智的选择啊(可惜官场的不作为以及大企业病也就由此产生了)。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元恪虽然遏制了王爷势力在北魏朝堂的扩展,但是高肇这类鹰犬,打击官员是强项,治理国家就露出了能力不足的短板。不用说在北魏元恪刚上台,政治动荡之时无法采用元英的战略,利用萧衍和萧宝卷火并的大好时机南下征伐,统一全国。就在之后南北双方持续鏖战期间,北魏越来越腐败无能的政治决策机构也从多方面影响了北魏军的战斗力,北魏帝国终将为这一切埋单。

    讲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孝文帝元宏,这个胸怀大志,一辈子都在为帝国强盛殚精竭虑,有着完美主义情节的,身患斯德哥尔摩心理疾病的仁德君王。元宏在执政后期,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全国推进“全面汉化”的过程中又连续发动南征,妄图一蹴而就,统一华夏,而元宏时代的北魏政坛,却也是众志成城、清明高效。可惜天时不对,元宏的美好愿景没能成为现实。

    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去“复盘”元宏的作为,其实元宏在执政后期最应该关注的是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这才是帝国稳定发展,甚至一统华夏的要点所在。试想如果元宏在执政后期好好休养生息,只是专心做“汉化”这一件事情的话,没有数次南征的军旅劳顿,他没准还能多活个五到十年。要真是如此的话,元宏的生命线就可以和“南齐萧衍萧宝卷大火并”的国际大事件重合,而元宏控制下的北魏政坛无疑比现实情况中动荡的元恪统治下的北魏政坛要清廉、高效、整齐划一,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元英千里迢迢、苦口婆心地上书南征,元宏自然会调动以逸待劳多年的帝国全部精锐南下征伐。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北魏帝国必将一统华夏。最不济,元宏还可以和萧宝卷达成政治联盟,生死存亡之际,萧宝卷必然会借助北魏的力量来对抗萧衍,如此,元宏必将从中大捞好处,至少可以把整个荆州纳入囊中。而失去荆州屏障的萧宝卷政权,也就迟早沦为北魏的囊中之物了。

    同时,延长寿命的元宏也必将在后期让逐渐长大的太子元恪多多参与政务,监理国政。这样当元宏大行之时,北魏帝国又将迎来一个“政治成熟”的宣武帝元恪,帝国权力的交接于是进入良性循环。到此时,元恪再全力整修内政,修复国内边疆的各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那么一个北魏版的“康乾盛世”就很有可能呈现在我们面前。

    可惜历史没有这样去演绎,原本元宏所做的一切,只要他再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彪炳千秋,但就是因为他的早死,他的一切做法却都是在给北魏的崩溃埋下一颗又一颗的定时炸弹。看看这些历史,有时真的让人很迷茫,何为对,何为错?真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可是,谁又能真正参透天机大道呢?

    逝者已矣,活着的还要好好活下去。正在北魏政坛一片混乱之时,南朝马上要迎来一次巨变,萧衍带领他的雍州兵,即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南梁帝国。“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北魏帝国即将迎来一个重新整合的崭新的老对手,南北争霸的好戏还将继续上演!

    P.S.这几章有些事件的时间是发生在南梁代齐(比如元愉叛乱、元勰之死)以后,以及南北争霸战之后,但为了表述北魏辅政王的衰败、高肇的上台,以及北魏政坛的重组这一整块事件,只好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去记述了。以前读史时没有感觉,只有自己来写,才切身感觉到史家采取“纪传体”或是“编年体”的纠结之处。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