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江山恶人传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察廉举士

作者:红尘苦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6-06-08 16:44:2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琉璃阶上 嫁高门 穿成师尊,但开组会 从逍遥赘婿到万古一帝 装傻三年,从边疆开始称霸天下 边军悍徒到大乾霸主,从领取小娇妻开始 大唐:穿成八十老汉,你让我多子多福? 我当王母那些年 

    不过是百尺而已,不是什么天和地的距离,也不是生和死的鸿沟。

    大庭广众之下,看到柳世云和三姨太站在一起的,不只有柳艺璇一人。

    没有人认为自己看到了什么惊世骇俗的秘密,大家依旧只是忙碌着手头的琐事。毕竟二少爷和三姨太并没有做出出格的举动。

    就连柳艺璇也不过只是思索了片刻,便把这点困惑扔出了自己小小的脑袋。她单纯的很,脑子里装不下那么多拐弯抹角的事情。

    她听到萧子玄向自己申请一天的假期,欣然应允,挥手作别后,便回到院中继续朗读前朝才子梁欣胤的诗集,怡然自乐。

    雍州城里最近有一件万人瞩目的事情,风头一时间令倾月坊的头牌巫雨曼也黯然失色。这件事情就是,三年一度的“察廉举士”又要开始了。

    察廉举士,是大衍王朝特有的人才选拔制度。顾名思义,察廉即为选拔孝廉,举士即为推举贤士。大衍王朝的官员选拔便是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条不紊地运作了一百多年,看似相辅相成、没有什么弊病。

    太祖皇帝这样形容“察廉举士”: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大概帝王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一代代皇帝总是坚称自己”唯才是举“,可实际上“察廉”的制度依旧成为了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这要追溯到前朝大乾的覆灭与本朝大衍的诞生。一百二十年前,大乾王朝的外戚叶道虚推立幼帝、干政擅权,“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

    叶道虚威震天下,妄图效仿周公摄政旧事,另立新朝。大乾元丰八年,也是大衍龙鼎元年,殷墟太衍寺宝珠圣僧制作金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伪托大乾高祖遗命,令叶道虚称帝。

    叶道虚凭借“封公侯于天下”的策略,获得了一大批地方诸侯的拥护,他以太后性命作要挟,逼迫幼帝禅让,最终于元丰八年上元节登基践祚,国号为衍。

    正因为叶道虚篡夺天下的方式为“文取”而非“武取”,所以他不能失去地方诸侯的拥戴,于是便制定了“察廉举士”的制度。察廉,即赋予地方长官推荐人才的权力,每个行省每个藩国每三年,可以向礼部推荐一至两名“孝廉”。被评为孝廉的人直接获得参加该届殿试的资格,也就是说直接保送进士出身。

    与之对应的举士则要公平得多,考生经由县试、乡试、会试一步步审核筛选,最后进入殿试的人同样可以获得进士称号。

    察廉本来只是太祖皇帝为了安抚地方诸侯的无奈之举,但谁曾想久而久之竟也孕育了独特的政治生态。虽然名义上孝廉的推举要兼顾“行状”与“出身”,但是一代代更迭下来已经逐渐变成了只问”出身”、不问“品行”。各行省总督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往往将孝廉的名额赠送给地方豪门巨族的子弟;而豪门巨族为了培养庙堂之上的势力,从而遥助自己家族在地方的强取豪夺,也不惜付出任何沉重的代价。两厢情愿之下,察廉已经变成了地方不可或缺的政治“枢纽”,后来的皇帝即便有心废除,也无力回天。

    所幸的是,通过察廉制度“保送”成为进士的每三年也就不到八十人,而通过“举士”制度一层一层选拔出来的进士则要超过一百六十人,前者不足后者一半。

    每逢“察廉举士”之年,各行省各藩国要在夏天之前,向礼部递交所荐孝廉的人选,礼部的审核很简单,“只审出身不审行状”,只要确认孝廉不是倡优子嗣、在押逃犯等等,便可以直接通过,给予了地方行政长官充分的权力。

    察廉之后便是举士,乡试往往在秋天举行,故而又称秋闱,会试往往在次年春天举行,故而又称春闱。能通过春闱的考生,将会和孝廉们一并参加殿试、面见圣上,“只分等第不降品格”,所有参加殿试的人一视同仁,经过皇帝和殿阁大学士们的商讨决定,最终评定为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等,统称进士。在大衍的庙堂,没有进士头衔的人很难走到高位执掌部阁。

    如今,眼看新一届的察廉举士又要开始了,雍州城的人们纷纷躁动了起来。他们当然不可能和察廉有什么关系,毕竟一省总督大人没道理把珍贵的名额浪费在平民身上,但是他们的子孙却说不定可以通过举士的方式飞黄腾达。

    除此以外,大家也都十分关注这一届的孝廉究竟花落谁家。毕竟涿日行省地主土豪那么多,能击败自己的族人、再击败其他家族的竞争者,最后进入总督顾殷承旭法眼的人,必定不会是鱼肉乡里的纨袴膏粱。

    事实表明,孝廉们虽然总体上逊色于一层层选拔出来的“贡士”,但也着实出现过不少青史留名的名臣、重臣。他们可能在文采和学问上不如优秀的考生,但是他们的见识和气度却远远不是乡野平民可比。为官从政,说到底比拼的还是综合素质,家世背景、诗词歌赋、能力品行等等都是影响仕途的重要因素,甚至连气运这等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时也能决定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此时此刻,柳府,二长老所住的大院。几道清越的读书声传来,伴随着几声爽朗的大笑。

    只见一座花厅里,正上方高悬一着块檀木匾额,上书“万事亨通“四个大字,牌匾下方的墙壁绮丽繁华,装裱着各式名家法帖。

    八扇厅门上,镂空镌刻了‘柴米油盐’、‘渔樵耕读’八个字,很有商人世家的简单豪迈。

    一位眉毛尽皆花白、身着褐色氅衣的老人正坐在八仙桌的左首案,对面站着两位弱冠年纪的男子。

    左边一个少年郎眉清目秀、风姿郎朗;右边一人锦衣华服、气度不凡。此时此刻在柳仲权的面前,二人都很乖顺安静。

    柳仲权笑道:“泽坤、泽辟,你二人乃是我们这一支子孙里最有望考取功名的人。如今察廉举士在即,我已洞悉,此次涿日行省的两名孝廉中,七成可能将有一人来自雍州。过些日子总督殷承旭便会来此考察,我会安排你们两人在殷大人面前露个脸,你们定当抖擞精神、使尽浑身解数一展才华,最好能够一举夺得那孝廉的名额。”

    柳仲权一改平日阴冷刻薄的形象,此时不知因何事而如此开怀,以至于他说话的时候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不该说出来的许多事宜一股脑儿吐了出来。

    倒也无妨,柳泽坤和柳泽辟都是柳仲权的嫡孙,故而柳仲权在他们面前不必虚与委蛇。

    二人听到爷爷说的话,均不禁大喜过望,他们不同于柳仲权其他的孙子,别人要不然就一心从商,要不然干脆不学无术。可他们都是正儿八经的书生郎,在柳家学塾里读过十年圣贤文章。

    他们的梦想不是成为乡里巨富,他们也不会如此浅薄。官居一品、执掌天下,立德立言立行立才是书生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柳泽辟抱手道:“劳烦爷爷费心,我二人定会振奋精神,鱼跃龙门!”

    柳泽坤却是笑道:“泽辟哥哥所言不假,我也定会努力表现。但我等毕竟是寒窗十年的书生,对自己腹里的才华就应当有几分自信。劳烦爷爷挂心,泽坤无意强求孝廉的名额,一切随缘,哪怕黜落,我也定会在乡试、会试中脱颖而出!”

    柳仲权大悦,花白长髯连连抖动,他哈哈大笑道:“好,好,我期待你们琼林御宴归来!”对于柳仲权来说,面前的两人无论谁能获得孝廉都无所谓,经过他周密的安排部署,他已有七分把握将这个名额留在雍州,只要留在了雍州,谁能拦得住他?

    柳维钧肯定不行,他唯一一个年龄登对的儿子就是柳世云,而柳世云的品性人尽皆知,自然不可能胜过自己的两个嫡孙。

    至于雍州其他家族的人,柳仲权也早已想好了万全之策。

    他最希望的就是,柳泽坤、柳泽辟有一人能够成为孝廉,而另一人则能通过科举擢为进士,这样几年之后,他的大计定能成功。

    柳泽辟冷冷地看了自己的堂弟柳泽坤一眼,没有多言。

    他岂会听不出柳泽坤话音里的针锋相对?柳泽坤虽然说着冠冕堂皇的话,但是目的无非是获取柳仲权的更多青睐,以加重自己入选孝廉的筹码。

    柳泽辟绝对不信柳泽坤真的不在乎孝廉的名额,至于他说的什么寒窗苦读,则更是彻头彻尾的鬼话。有哪个寒窗苦读的学子,在读书时还要抱一个丫鬟?要是柳泽坤读书都能叫吃苦的话,那其他学子早就苦得一命呜呼了。

    柳泽辟不屑地撇了撇嘴,孝廉一定是他的,必须是他的。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