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秦汉岁月 第十三章 起 义

作者:司徒小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8-30 08:54:42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回到盛唐做武夫 超品国婿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让你当县令,你拥兵百万? 大离寒士 重生后和宿敌结婚了 京师惊梦 重生之摄政王 

    第十三章起义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的雨季总是阴雨绵绵。

    在泗水郡蕲县大泽乡一支900人的戍卒队伍正被押往渔阳服役。当他们走到半途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大暴雨,这场暴雨将会改变他们所有人的命运。因为根据秦朝律法的规定,如果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迎接他们的将会是最严厉的刑罚——斩首。(失期,法皆斩)

    最为紧张的就是两位小屯长——陈屯长和吴屯长。陈屯长名叫陈胜,字涉,陈郡阳城人。他的出生很卑微,年轻的时候受雇耕田,勉强能够糊口,但他对自己的命运从来没有屈从过。他浑身充满热血,心中对未来充满憧憬。他始终坚信,终有一天会拥有荣华富贵。尽管身边的伙伴都笑话他,认为他整天做白日梦,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多少斤两,连田都耕不起了,还学人家谈什么梦想。

    但是陈胜从未怀疑过自己,英雄总是孤独的,是不被世人理解的。他认为身边的伙伴都是些平庸之辈,不足以成大事。伟大的梦想总是被平庸者嘲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暗自叹息道。

    但他没想到,还没有等来飞黄腾达,却惹上了大麻烦。老天爷似乎对他开了个玩笑,逼得他走投无路。如今,逃亡也是死,反抗也是死,不如博一把。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再不反抗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他的想法与同事吴屯长想的不谋而合。吴屯长,名叫吴广,字叔。与他算是同乡,陈郡阳夏人。他们没有犹豫,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打着秦朝皇子扶苏和楚国将军项燕的名义,举起反抗秦朝的旗帜。世间都传闻皇子扶苏当时并没有自杀,而是领兵隐藏在外。当今皇帝胡亥是少子,无德无能,不配执掌天下。

    他们故意激怒领队的将尉,并将其杀害。随后,他们又煽动同行的戍卒,与其大家一起等死,还不如奋力抵抗。反正都是死,博一把或许还能成就一番事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支900人的戍卒队伍瞬间就转变成为了亡命暴徒,他们要向世上最为庞大的帝国挑战,这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他们连一件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最硬的就是这些毫不起眼的竹竿。当时,嬴政下令将民间所有兵器都运往首都咸阳集中销毁,全部熔铸成乐器和铜像,民间连一把锋利的刀子都见不着。

    既然这样,那就拿竹竿当武器吧!他们削木为兵,揭竿起义!陈胜自立为楚王,表示作为楚国的传人,与秦朝决裂。随后,他们杀害了多名地方政府官员,并迅速占领了几座城市。

    这股浪潮很快就波及到其他郡县。在此后的两三个月内,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杀害地方政府官员和夺取城市的局面。很多郡县子民纷纷杀了当地政府官员,以响应陈胜、吴广的号召。

    一场兵变迅速引发了全国的暴动。

    【陈胜】

    陈胜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他的目标就是要当上王侯将相,享受荣华富贵。坐在郡府的陈胜望着豪华的宫邸,穿着威武的军服,挥动着手下士卒,他觉得非常满足。

    当昔日的躬耕伙伴前来投靠时,楚王陈胜显得异常自豪。从他们羡慕和惊讶的眼神当中,陈胜知道曾经受到的嘲笑和鄙夷都已经消解,什么面子都回来了,脸上特有光。做人争的就是这口气。

    不过,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丝毫经不起考验的。小伙伴们还想着像往常那样勾搭着陈胜的肩膀,开几句浑色的小玩笑,或者撩起裤脚和陈胜吹牛逼。这些都已经是陈胜所不能容忍的,他们可能觉得是旧情,但陈胜却觉得他们不懂尊卑。今时今日的陈胜已经不再是那个灰头土脸的耕农,而是手握重权的楚王,没有人可以再对他说不,也没有人敢对他动手动脚。

    当小伙伴们向周边的将领说起楚王陈胜的旧日往事时,陈胜觉得他们触碰了自己的底线,严重损害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些人怎么配作楚王的朋友。于是,楚王陈胜挥动着手中的权力,举起刀子向着曾经的小伙伴。这些小伙伴们万万没想到,满以为可以前来投靠那个口口声声说“苟富贵、勿相忘”的楚王陈胜,最终他却翻脸不认人,还成了他刀下的亡魂。(***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用粗重的红铅笔在《史记》上批注了两个字“一误”。)

    楚王陈胜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此时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享受。推翻残暴的秦朝,这不是他的目标。

    就让我好好做个楚王吧。

    【项氏家族】

    虽然陈胜不想推翻秦朝,但其他很多人想。特别是那些失去国家的王室贵族们,他们希望重拾昔日的辉煌,恢复远去不久的战国时代。这其中就有一群楚国的贵族——项氏家族。

    项氏家族,是楚国世代的名门望族,世世代代出任楚军将领,曾受封于项地。他们并没有遵照秦朝中央政府的政令,迁移到首都咸阳,而是四处奔波,却一直滞留在楚地。

    为首的两位是项梁、项籍两叔侄。他们肩负起了振兴家族、振兴楚国的重任。籍着这股反秦浪潮,他们感到时机已经到来。

    项籍,字羽,故楚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市)人。他就是后来成为西楚霸王却又瞬间陨落的悲剧英雄,引得后世千年的哀叹。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楚国贵族的气息,终其一生都以贵族自居。

    他出生于秦楚交战的关键时期,军事战争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而且他出生于军事家庭,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国将军项燕。他自幼就习读兵书,练习剑法,思虑谋略,熏陶在楚国最浓厚的军事氛围里。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军事为伴。如果没有后来那场灭楚之战,项羽很可能会继承祖辈的职位,成为一名出色的楚国将军,执掌楚国军事,与秦国对抗。虽然后来他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楚国将军,并与秦国对抗,历史就像是拐了个弯。

    如果以贵族的标准来看,小项羽的学习无疑是没有达标的。苛刻的长辈们认为他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会学书,一会学剑,今天学这门课,明天学那门课,但哪样都不精通,哪样都学不透,不肯下苦功夫。这并不意味着项羽是个不学无术之徒,毕竟与平凡家庭的刘季相比,他的起点本身就很高。在楚国贵族学院里面拿个中等成绩,也会比其他普通学校的优等要好。

    9岁那年,是项羽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在那场最为关键的秦楚世纪之战中,最为引以自豪的家族领袖、楚国将领项燕被秦国的将军王翦击败,后不得不自刎身亡。随后,他的国家楚国也完全被秦国吞灭,自己也变成了秦朝一名普通公民。

    年纪轻轻的项羽在叔父项梁的护领下,开始了东奔西跑的流浪生活,居无定所。他的叔父项梁是将相之后,生性刚强,曾经因为与他人发生争执而将对方杀害,后不得不逃亡至江东吴中。(老子领兵打战杀一万人都杀过,杀你一人又如何)

    项羽的童年就在江东渡过,而他也一直以江东子弟自居。显然,他对这里的感情很深厚,视这里为自己的故乡。在江东,他度过了人生最为恰意的青年时光。他身高八尺有余,长得英俊威武,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的子弟都围着他转,视他为大哥,他也很沉浸在这种众人拥簇的氛围里。

    他的叔父项梁在这里也受到了格外的尊崇,因为这里的楚国遗民都视他们为楚国贵族之后,对他们高看一眼。就连后来到此任职的会稽郡守也不敢怠慢他们,一直将他们视为座上宾。(秦朝的政治教育在这里显然失效了。)

    但叔父项梁看得很清楚,他与郡守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身份地位的基础上。郡守视他为贵宾,只不过是惧惮自己在这里的威望,毕竟这里的楚民对他们依然很有感情。而他与郡守结交,也不过是为了稳住自己的生计。如果郡守强硬些,绝对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项梁逮捕下狱,但太平日子里,谁又会想挑起事端,去惹这个麻烦呢。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

    项梁却没有给郡守这个选择的机会。当他知道陈胜、吴广的队伍发出起义的号召时,项梁知道自己等待的时机已经到来了。郡守代表秦朝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势力,如果不把郡守控制住,那么就没有反抗的资本。

    这天,项梁照常来到郡守的府邸,准备与其摊牌。但令项梁没想到的是,身为秦朝政府高级官员的郡守,知道远方传来暴动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不是如何稳定当地的政治形势和社会安稳,反而也想领兵反抗秦朝中央政府。都已经是封疆大吏了,难道他也想进驻咸阳当皇帝吗。(其实史记记载的这个故事本身就很值得质疑,会稽郡守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他没有理由冒这么大风险去对抗自己的上级,而且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一位落魄贵族的身上。这极有可能是项梁在反秦初期精心编造的籍口,目的就是让外人觉得是郡守有意叛秦,而自己不过是替秦朝除掉一个叛徒。)

    面对郡守的拉拢,项梁脑海里有过些许迟疑。但很快,他就作出了自己的决定。表面上他答应了郡守的请求,与他共同起义夺取天下。但转身后,他即召来自己的侄子项羽,将郡守杀害。项梁心想,身为楚国将相之后,何必要委屈在你一外人手下,更何况你自己也没有多少势力,没什么利用价值。

    此时的项羽已经24岁。听见叔父的召集后,他毫不犹豫的闯进郡守的府邸,干脆利落的拔出随身携带的利剑,将郡守的首级割了下来,完全没有给他交待遗言的机会。

    随后,叔父项梁手持着血淋淋的郡守首级,步出府邸,向会稽郡的政府官员们宣布,他们的首领已经被杀害,这里已由他们接管。

    一支由江东子弟组成的8000人队伍迅速组建起来,浩浩荡荡的向着首都咸阳出发。他们明确提出要推翻暴虐的秦朝政府,恢复楚国的辉煌。

    我要把曾经失去的东西都夺回来。

    【刘季】

    刘季在逃难的这段日子里,生活过得并不孤单,也不暗淡。之前那些被他解放的囚徒,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继续跟着他逃命。后来又不断有亡命之徒前来投靠他,竟然集聚起一支近百人的队伍。

    他们并没有完全与外界断绝联系。他们甚至能够随时与家人沟通联系。他们不是被逼上梁山,不用打家劫舍,也不必挖草根吃野草。家属暗中对他们进行救济,随时有伙食供应。在他们眼里,他们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度假。等过了这个风头,改名换姓,自己或许能够回到家乡继续耕田。

    大泽乡900名戍卒叛变的消息,他们早已经知晓。但他们并没有像项梁、项羽那般兴奋,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机遇,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做什么。他们以为自己只是历史的吃瓜群众,看看热闹就好了。但历史的重任注定要落在他们的肩上,想逃也逃不了。

    听闻周边许多同僚被当地居民杀害,局势一天天失控,沛县的县令极为紧张。他很害怕自己也会像其他郡县的长官那样被杀害,毕竟他在这里毫无根基。秦朝的中央政府是靠不住的,等自己的报告呈上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回音,不知道上级会不会怪罪自己。而且,现在沛县依然风平浪静,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向上级报告,更不可能要求上级派兵保护沛县。

    他只能向两位最亲近的下属倾述,因为他在这里没有任何根基。但这两位下属并没有真正把他当上司,更没有把他当朋友。这两位下属名叫萧何、曹参。

    萧何,沛县本地人。此时正在沛县政府担任主吏掾,负责操办沛县一切具体政务,是县令的得力助手。曹参,沛县本地人。此时正在沛县政府担任狱掾,负责沛县的司法事务,是萧何的下属,像刘季私放刑徒这样的案子就是由他经手主办的。他们与刘季都是好友,经常与刘季一起吃饭喝酒、谈天论地。(刘季应该没有带他们去大嫂家蹭饭……)

    县令把他们两个叫来,想与他们商量如何应对当今形势。县令甚至想过,要不率领沛县子民向陈胜投降,把沛县交出去以求自保。

    萧何和曹参对县令这个提议感到一丝震惊,又觉得有些疑惑。他们不知道县令到底是真心想背叛秦朝,还是以此来试探自己。县令是不是以为我们和暴动队伍有什么勾结。

    他们两人相互对望了一会儿,向县令直白说道,你是秦朝的政府官员,就这样背叛秦朝恐怕不妥,而且沛县的子弟也不会信服。要不把沛县那些亡命之徒召回来,由他们牵头。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此时的县令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慌恐不安,根本就没有了主意。他只能勉强同意萧何、曹参的建议。

    萧何和曹参相视一笑,内心暗喜。因为他们知道,县令是真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而求教于他们。

    很快,他们就派人去联络流亡在外的刘季,把这一消息告知他。48岁的刘季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刘季】

    后世的史学家通常认为秦朝的法律严峻冷酷,生活在秦朝的人们必定是水深火热的。但其实,中央的政令究竟有多少能够得到坚决执行,又有多少能够在基层落地生根。特别是在二世皇帝胡亥上台之后,中央政府到底还有多少权威,司法制度是否还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比如,连坐制度,在泗水郡这里执行得就不是那么彻底。刘季私放囚徒,怎么说也是个重罪,怎么说也是件要案,但他并没有被逮捕入狱,也没有被全国通缉,而他的家人和邻居也没有受到严重惩罚。虽然刘季的妻子曾一度受牵连入狱,当很快就被释放了。原因就是萧何和曹参在背后操纵。

    作为沛县主吏掾的萧何,和原本负有追捕职责的狱掾曹参,知道刘季犯案之后,不仅没有严格执行中央的政令,反而还暗中资助刘季。这些情况县令很难说是完全不知情的,既然知情,但他却不敢有所行动,因为他害怕遭到当地民众的报复。他甚至可能连上报的勇气都没有。只有等上级过问,为何几个月前的那批苦役还没有押送到咸阳?这时候他才以各种理由来搪塞,属下真的不知情,或许他们在途中遇到什么祸事,以致延期未至。

    而泗水郡的高层似乎也完全没有留意到这些性质恶劣的政治事件。二世时代的秦朝政府显然出现了庸懒散的现象,全国各地出现权力真空。

    后来,泗水郡高层被辖区内的暴徒所杀,而这些暴徒是由一名逃犯率领的。他,就是泗水亭亭长刘季。

    【刘季】

    刚听说可以回沛县的时候,刘季的心情是激动的,虽然他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回去。回到沛县前,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做造反这么伟大的事情,而且是造秦帝国的反。他只是一心想着要回去。

    当刘季率领这群亡命之徒回到沛县城边的时候,县令却下令关起了城门,不让他们进城。县令突然反悔了,还打算把萧何和曹参抓起来,交给上级政府处理。

    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煽动沛县子弟,把县府围起来,并把县令杀死。又一名秦朝基层政府官员被当地暴动民众杀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名普通公务人员。

    沛县一支3000人的年青革命队伍迅速组建起来,为首的正是刘季。从今日起,刘季必须开始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反秦革命人士。

    暴动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