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覆宋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二十四章 此去西土无知己(四)

作者:懒散成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8-26 06:26:4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红楼兵仙 穿越后大将军非我不可 最牛王爷,开局震惊李世民 三国之争霸魏蜀吴 包氏父子:头油只用司丹康 启禀陛下,驸马爷又要作死 孤塔 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 

    “当然是选出渭州,走吐蕃!”

    面对两位老臣相同的疑问,柴宗训毫不犹豫的给出了答案。

    从灵州出发,走古丝绸之路,看上去距离更短,而且路况更好,走的基本都是阳关大道,但这条路上需要面对的三个割据势力,可都不是什么善茬。

    党项人历来就和汉人苦大仇深。当年党项人从羌人里分裂出来的时候,被迫依附了当时强大的西晋,可晋人视党项人为蛮夷,不仅禁止汉人与党项人通婚,还数次胁迫党项人内迁,试图将他们彻底消化和吸收。

    后来唐朝也在甘、肃设立羁縻州,派人对党项人进行管理,唐末黄巢起义的时候,唐朝政府还强迫党项人拓跋思恭出兵,帮助唐军勤王,使党项人战死无数。

    但也正是因为这次勤王,拓跋思恭被升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封夏国公,镇守银、夏、绥、宥、静五州,使党项拓跋集团第一次拥有了兵权和领地,终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但是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是悍勇好斗、嗜血残忍,唐朝衰落以后,党项人立刻开始打起了中原的主意,他们数度侵入内地,烧杀掠夺,抢劫汉人的人口以充实自己的力量,这些年,后周的军队也没少和他们交战。

    据柴宗训所知,这些党项人后来还在宋朝时期,成立了西夏国,成为宋朝西面领土的一个巨大威胁,给汉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这些党项人,能容许他们轻松地通过自己的领地吗?

    而且就算过了党项人的领地,后面还有河西军和回鹘人。

    河西军就是当年的羌人,从汉朝起,他们就生活在凉州一带,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董卓、马超所率领的西凉铁骑,都是从羌人当中挑选出来的。

    唐朝也曾在凉州设立河西军节度使,唐玄宗时期,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位于西域十大节度使之首,一度曾控制着从甘、肃到盐、夏等十几州的广大地域,范围和后来的西夏领土相差不多。

    但是同样的,随着唐朝的分崩离析,曾经强大的河西军也成为了历史,如今的河西军,变成了羌人自治的军事势力,他们还和契丹人勾结在一起,阻断丝绸之路,劫掠沿途的商贩和旅人,这些穷凶极恶的羌人连路人都不放过,会放过柴宗训率领的几千人的队伍?

    最后一个就要说到回鹘了。

    其实回鹘当初和汉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回鹘人最初的名字叫回纥,来源于其部落韦纥、乌护,属于铁勒诸部当中的一支。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回纥人与唐军配合,击败了强大的突厥,并且统一了铁勒诸部,回纥也逐渐成为铁勒人的统称。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武义天亲可汗又上表请改称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

    安史之乱后,回鹘甚至主动出兵帮助唐王朝,扑灭了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乱。

    从这些历史可以看出,回鹘人和汉人的关系曾一度相当亲密,甚至足以被称作老铁。

    但是在张议潮起义之后,双方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主要就是当初张议潮起兵的时候,回鹘人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他们不仅主动出兵对抗吐蕃,还帮起义的军队提供了大量粮草和后勤。

    但是在张议潮起义成功后,双方却发生了分歧。

    张议潮身为汉人,自然希望起义成功之后,能重回汉人朝廷的怀抱,于是他派人联系了当时的唐玄宗李忱,试图回归大唐。

    但归义军的领地与大唐并不接壤,中间阻碍着的,正是沙州回鹘和当时的羌人,所以张议潮就试图说服回鹘人,一起投靠大唐王朝的怀抱。

    可回鹘人好不容易才获得了自由,哪里肯接受汉人的统治?再说了,他们和汉人在生活习性上有巨大的不同,他们习惯了游牧的生活,怎么可能去投靠汉人?

    于是双方因为这件事,发生过好几次矛盾,最后闹得不欢而散,甚至产生了不少龌龊。

    再后来,张议潮建立的归义军势力不断衰弱,统治的地盘也越来越少,回鹘人逐渐就产生了别样的心思。

    他们觉得归义军横亘在西州回鹘与沙州回鹘之间,反倒是阻碍了回鹘人的统一,要想将两只回鹘人建立的势力联合起来,最好是能吞并归义军,使双方的地盘连接在一起。

    于是回鹘人就渐渐开始了对归义军领地的蚕食,他们不断和归义军作战,先后抢走了甘、伊二州以及瓜州的大部分地盘,并将归义军的领地压缩到了只剩瓜、沙二州。

    这也为后来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李元昊率军灭亡归义军政权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所以这时候如果回鹘人得知,有一支汉人的军队试图穿过他们的领地,前往沙州与归义军的人汇合,你猜他们会不会放行?

    相比而言,走渭州,穿越吐蕃这条线路,就要轻松多了。

    之前已经说过,拢右吐蕃和汉人的关系一向不错,双方之间一直都有密切的来往。

    事实上,拢右吐蕃就是在当年吐蕃分裂之后,一部分吐蕃人趁着大堂衰弱,无暇顾及陇右、河东等地区,从高原上搬迁下来而形成的。

    这些吐蕃人融合了当地的汉族人,自建了政权,他们的生活习性受到汉人的影响,已经和汉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们甚至习惯了农耕渔猎,与汉人建立的割据势力进行着多方贸易。

    无论是后晋、后汉、后周,还是后唐,都在当时和拢右吐蕃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

    这些吐蕃人视财如命,是要给他们一定的好处,想要通过他们的地盘,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唯一稍微令人感到麻烦的,恐怕就是穿过拢右吐蕃之后,还得面对另一支吐蕃的势力——阿柴吐蕃了。

    “阿柴”在吐蕃语中是“吐谷浑”的意思,阿柴吐蕃,其实就是当初的吐谷浑人的后裔建立的势力。

    吐谷浑人是当初鲜卑慕容部的一支,他们从西晋时期开始,就迁徙到了如今的青海、祁连山脉一带。

    他们和当地的吐蕃人逐渐融合,一直以部落的形式接受着吐蕃人的领导,直到后来吐蕃发生内乱,国内四分五裂,吐谷浑人才趁势而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这些吐谷浑人是标准的游牧民族,他们坚持以部落的形式存在,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这些人为了活命,无所不用其极,拿起马鞭的时候是牧民,放下马鞭的时候就是强盗,阻断丝绸之路的罪魁祸首,除了党项人之外,就要属他们了。

    想从这些吐谷浑人的领地上通过,当然没那么容易。

    但柴宗训同时也打听到,其实要想穿过吐蕃的边境,和归义军汇合,并不一定非要经过吐谷浑人的领地。

    事实上,在位于阿柴吐蕃、沙州回鹘和归义军领地三者之间,有一大片都是属于“三不管”的地带。

    这个三不管地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因为这片区域属于一个大型的戈壁,水源稀少,动植物都难以存活,别说是人,就连最耐旱的骆驼,在这片区域中也无法生存。

    二来则是因为无论是吐谷浑人、回鹘人,还是归义军,都把这片区域作为一个缓冲地带,如果有一方在这里驻军的话,另外两方就不得不同样驻扎大军,如此一来,就会对三方的实力形成巨大的损耗。

    本来西域就物资匮乏、生活困难,还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在此驻扎,三方无论哪一方都承受不起。

    所以一来二去,三方干脆就选择了的达成默契,大家都不在这片戈壁滩上驻军,如此一来,大家都不用把原本就拮据的物资消耗在这无意义的对峙中。

    只要穿过拢右吐蕃之后,能迅速避开吐谷浑人的视线,然后进入这片三不管区域,柴宗训就有信心,带着他的人马顺利穿过大戈壁,到达归义军的领土。

    当然,这种事情解释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不止是范质、王溥两位老臣,日后遇到李筠、李重进等人,还要再给他们解释一遍,所以柴宗训干脆先留着,等大家伙儿都到齐了,再一次性把这件事说清楚。

    他只是随口敷衍了范质、王溥二人两句,然后嘱咐二人赶紧处理好家事,离开后周的事情,越早落实越好,否则赵匡胤一旦反悔,他们所有人都只剩死路一条。

    范、王二人当然也能分得清楚轻重,他们得知柴宗训既然早有主意,也就不再逼问他具体的细节,因为这些日子柴宗训的表现,已经让他们刮目相看,并且对他有了很大的信心。

    他连说服赵匡胤放他们离开这种事都能做到,还有什么是他办不到的呢?

    带着对柴宗训巨大的信任和对未来的些许迷茫,范、王二人还是很快离开了城门口。

    接下来,柴宗训就要开始逐步实现自己的计划了。

    他先回到宫中,写了两封信,命人迅速送往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军中。

    当然,他知道这两封信十有八/九会先落到赵匡胤手中,得等他检查完毕没有问题之后,才会被转给李筠、李重进二人,所以他在信中写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吩咐二李收到信之后,立刻各率一千军马,到渭州与他汇合。

    他也不怕赵匡胤知道他会从渭州出发,穿越吐蕃然后抵达西域,因为他知道,赵匡胤是个胸怀磊落的人,他既然答应了放自己走,就不会在任何时候节外生枝。

    不过他却忽略了,能够看到这封信的人,可不止是赵匡胤一个……

    城外的军营中。

    时间又过去了一天,距离赵匡胤登基还差一天,整个禁军的大营都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中。

    不过这时候,赵匡胤、赵普、赵匡义等几名陈桥兵变的核心人物,却正围拢在他的打仗中,仔细检查着两封寄出的信件。

    这正是柴宗训写给李筠、李重进二人的信。

    赵匡胤虽然心胸宽广,但是该提防的事情还是会提防,他担心小皇帝趁写信的机会,鼓动李筠二人入京勤王,于是就派人截获了这两封信。

    不过从信上的内容来看,他却找不到小皇帝有任何殊死一搏的迹象。

    “难道他真的就甘心这么把皇位让出来?”

    负着手,赵匡胤站在长案前不停地走来走去,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而赵普等人还在仔细研究那两封信。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赵普也皱着眉头疑惑地说到:“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这两天心绪不宁,似乎有什么意外会发生……”

    “咳,那是你们想多了!”倒是大大咧咧的赵匡义,毫不在意地说到:“现在整个京城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下,那小皇帝还能耍出什么花招来?照我看,是你们太过患得患失,所以失去了平常心!”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