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磨刀 第三百一十八章 魔道之主

作者:水畔听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19-09-26 15:59:00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女帝别闹,我还是个孩子! 悟性逆天:我在翰林院创造无敌法 负债百万后,我的度假村火了 我能记录奇观 婚配求生:开局一万罗刹抢我当老公 伏蛇猎神 玄学大佬刷新手村日常 越神计 

    说起来容易,江暮云若是想继承阵法,还是有很多事情的。

    朱雀大街,曾是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中轴线。宽一百五十余米。顺着朱雀大街一直向南走,有个地名叫做明德门。此地虽说今日只是一个地方而已,然而明德门是长安城中轴线的主门,据说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门。

    盛唐时,长安城内有大小学习巷两巷。供西域之人学习汉文与经文。今日西安城墙内有一大片回族聚居区,便是以这大学习巷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而来源,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西域人士在此地学习汉文之缘故。

    盛唐时,京都直接从长安搬去了长安城的城市规划。然后将京都城一分为二。左边叫长安,右边叫做洛阳。后来由于长安这片地势比较低,常常积水。慢慢的年久失修,这片也就荒废掉了。于是京都只留洛之名。

    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重影响,也影响着都城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总要有一些原则与方法,尤其在大唐,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城市布局上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仍然不能逃脱这种窠臼。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与阐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关于长安城的诗句,似乎一辈子也说不完。

    “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是奇胜之方。”

    如果从空中俯视西安大地,就能看出此地面形状很像《易经》中的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依次称为上九、九五、九四、九三、九二、初九。

    那横贯西安地面的这六条土岗,从高度来看,地势从南到北依次降低,最高的一条上九放置宫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稍低的第二条九五爻,九五位贵,不是凡人居住地方,所以在此处盖庙宇,修玄都观、兴善寺等,让神仙菩萨去住。

    又低的第三条九四爻,因是阴位,不搞建筑;又低的第四条,为九三爻,在此设立一百司,为中央各部门办公的地方;又低的第五条,为九二爻,是阴地,不适宜建筑阳宅;最下的一条,为初九爻,是百姓居住的地方。

    这种设计,使统治机构处

    于全城制高点上,宫室、百官衙门都占据高地,显示出统治者高高在上,主宰天下,权势威严气派。从安全方面考虑,也比较可靠,处于监视下层百姓的位置,对统治者有利。从地理环境来说也是最好的,地势高,乾燥,不易生病。

    长安城平面图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有宗庙,右有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规制。在布局上将宫城放在南北中轴线北端,自承天门至明德门的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就是天轴的表现,宫城正门叫承天门,门前宽阔的东西大街是天界与地界的中界,由此向北是天上宫殿,由此向南是地上人间。

    因此,长安可谓是“天下之脊,中原之首龙”、“关中自古帝王州”的都城圣地。有诗曾赞:“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

    江暮云留在这里,准备接下来阵法的交接仪式。

    --------

    降妖塔中,一个白发魁梧老者,还有一个书生,来到某一处房间。

    书生是徐晚风,他神色端正,在老者的催促走了进去。魁梧老者是他师伯,魔道巨擘,吕乘琴。他等在外面,没有进入房间。

    房间中,十分安静,只有一个人,悬浮在空中。确切的来说,是一具尸体。

    徐晚风面色平静的走过来,这具尸体他没见过,但是知道,是曾今的魔道大佬,也是他的师父,岳松。魔窟曾经的主人,刘看山的好友。

    别剑气银河,还有魔道自己的人围攻,死在这里,尸体一直没有动。

    徐晚风以前看演义的时候,觉得无论情节如何不同,有一个套路却总是不变的,那就是正道和魔道之争,修仙也罢,成佛也好,最大的对手就是魔。其实现实中的佛教和道教也是如此。

    在佛宗和道门的神话体系中,魔也占有重要的部分,是修行中最大的阻碍和对手,我们知道,佛宗有佛祖,道门有道祖,他们几乎都是各自神话体系中至高的存在,为何佛祖、道祖那么厉害,却都不能把魔灭尽?

    之所以把佛宗和道门一起说,是因为佛宗和道门对魔的概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佛宗道门所说的魔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指一切妖魔鬼怪、邪恶势力。

    在佛宗理论中,魔泛指一切阻碍修行的障碍,这个魔大概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人内心中的情绪、欲望衍生的魔,属于一个人自身的烦恼,另一种是真实存在的,欲界第六天生存的魔民。

    在佛宗体系中,三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中欲界有六天,第六为他化自在天,此天人以魔王波旬为首,最喜欢阻碍佛宗中人的修行,魔王波旬也是佛祖释迦摩尼的老对

    头,甚至逼迫佛祖涅槃。

    分开来看,人心中的魔,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佛祖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灭了人心中的魔,如果直接灭魔,那就等于灭了众生,显然佛祖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只能引导众生自己勘破。

    那么佛祖为什么不能直接灭了波旬这个大魔头呢?波旬是天人,也是三界众生之一,佛祖普度众生,自然也包括波旬,如果直接消灭他,就证明佛祖也有度不了的人,那还叫什么佛?所以只能用怀柔之法。

    所以波旬的最终结局只能是福报用尽,终被佛祖感化而成佛,佛经中也是这样说的。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受魔的考验,也是成佛的途径。所以佛祖虽然神通广大,但也不能直接消灭所有的魔。

    而道门的魔,跟佛教本质上差不多,但地位上有些区别,道门神话体系中,有仙帝,也有魔帝,仙帝主司赐福与教化,魔帝主司护卫与惩戒,是大道阴阳两面的显现,也就是说从根源上,仙魔是一体的。

    当然道门中的魔也分很多种,并非都有魔帝这种境界,这种普通的魔为什么不能灭呢?《上清隐书》记载,高上亦以后学多巧民心。故容之以威民使协真,以罚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灭其根种也。

    大概意思是说,道教认为魔的最大作用,就是对人的磨练,魔的考验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就像监考老师一样,考试通过了才能成仙,所以道祖也不会消灭所有的魔。

    总的来说,佛宗和道门对魔的作用见解,是非常一致的,基本都认可魔存在的意义,是大道的一体两面,修行必经的磨练和考验,所以无论佛祖、道祖都不会消灭所有的魔,这也是宗教的一种智慧。

    何为魔?

    在佛教经典之大力宣扬之下,对于“魔”的观念与我至道文化的差别甚钜。《正字通》译经论曰:“魔,古从石作磨。梁武帝攺从鬼。”磨本来有砥砺试炼之义,改石为鬼而皆成大力邪鬼之说。

    此者与我道教经典之义有所不同。于道教而言,元始天尊龙汉开图尔后统御三界,有无数之自然之神灵通过修炼而登真。于显者为之仙帝,主司赐福与教化。

    于隐者为之魔帝,主司护卫与惩戒。此者正与我道两仪之说相符。仙帝与魔帝同属元始天尊之麾下,魔帝严镇北酆之上,而此地也正是“雷城”之所在。

    魔帝者又以五大魔帝为代表。《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力。五帝大魔,万神之宗。飞行鼓从,总领鬼兵。麾幢鼓节,游观太空。自号赫奕,诸天齐功。上天度人,严摄北酆。”

    以此可知

    其神格与仙帝相同,可达诸天之界。

    《上清隐书》玉清神霄王曰:“凡鬼魔巧便变化万端,或沉或浮,或见或亡,或聚或隐,或藏或形,或气或死或生,或飞云中或治空洞,五色恍惚无有常形,如此皆承六天之运,受会于三天,在其度之内故得肆其凶丑。高上亦以后学多巧民心不纯,洎害繁生恶逆滋彰,故容之以威民使协真,以罚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灭其根种也。若使运终数讫则其气自消,民心自然而纯学者自然成仙也。”

    以此可知在仙帝随方设教无量度人之时,魔帝及四出搜捕邪精以卫后学,飞空变幻考验试炼,可令后学自知清静之功立身之德所拥几何。

    道教之经典将魔分成十类,《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行道之士,先明于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于篇内。学者深而造之,勿为魔之所试,斯道不难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此十魔者惟有天魔为仙帝所幻试,非野鬼或邪魔之所为,其余九者须谨慎应对之。经中有提及诀、印、咒以退之等等在此不便多提,下文以内炼修为之义而对之。

    对于天魔魔之说可谓“着象”所至。在《坐忘枢翼》有提到:“若定中念想。则有多感众邪。百魅随心应现。真人老君。神异诡怪。是其祥也。”自是端正体心而寂守,心常静以符道元,当知空中无形,有形者道之末也。

    所当见幻识幻,如当风掠而不着,幻灭尔后即证《上经大法》:“其魔自退,变神为元始天尊。”,此点经文所言无误,而实作者所验之非一般之俗想,当知太虚无名元始无形,空中之妙有者本乃一炁也,一炁元始乃永恒之真。此天魔灭幻之试炼过后才能算是“初得一炁入玄门”。

    对于地魔之说可谓“修炼不足”所至。步罡变化一炁通神,尔后持法书符之际窜起不正之念,随坛地司城隍感知其邪念而阻其玄法运行,使其法不灵不应。

    此皆是持炼法度之人平日心不修正诫律不遵所致,身中心性内炼之事旁人不可知,虽言语庄重行为有节,然心念不正稍有纵驰者神人地司即察。趁念不正更乱其心,以示急急正心断念。若诫示不醒者必然群魔窜心,日后身败名裂登真无望皆由此启。

    对于人魔之说法可谓“俗缘无断”所至。此点学道修真之士多人有之,当须多加留心。学道之人本应深居简出,所结者止于云朋霞友而已。

    若无应酬往来何有尼俗之辈喧哗道坛,若拒酒食邀约何有腥膻之物秽臭居室,若不情希升进何有师僧冲突坛场不宁,若无显德露能何有鸡犬、

    孕妇声闻不停。此般终日吵闹无休必然身心不得安宁,心不远俗必然离道日远,符水不应呪诀不灵此理所当然也,俗缘不断独居深山也无用。

    对于鬼魔之说法可谓“法炼不专”所至。学道修真之士勤习道法以济众生而得积功,学一则专勤习则精,日久功夫自然深熟,倘若贪多好学无一专精,遇有大力邪鬼纠缠欲驱退之,然而施法不纯召降不精,以此行者犹如小丑献世,徒惹邪秽缠身嬉闹而已。

    《清微道法枢纽》:“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正气者天罡也一炁之发散也,保常寂心以入其道,养其浩运法必灵。言虽如此但得几分之专精,学道炼法之士当须自明。

    对于神魔之说法可谓“诫律不严”所至。昔时萨天师在外云游,遇有神主不在,神使索求淫祀之庙,故召摄天雷以勘斩之。随后主神回见心有不甘,请领戒鞭以尾随天师欲伺其犯戒而击之。十二年尔后未见有分犯戒律故诚心敬佩,自请为天师护法。学道之人法炼之士,当须以戒为止神鬼自然不敢相扰。

    对于阳魔之说法可谓“性命不周”所至,此点于历代多有之。修炼之士本当心常寂静内养正气,于内者常安于外者常逸,俗缘谢尽死生如一。若收心未竟其而功者,炼养有盛此必然身强气盛欲念大作,俗念不断必然怨憎时有,人伦未尽必然忧心烦恼。先命后性者于收心此项必须更下功夫。

    对于阴魔之说法可谓“取气不纯”所至。存思之前当知至道之气正直浩大生生不绝,故只取正真生气不用杂炁。且炼养之际不触死秽不言尸丧,修炼之士若不以此为分际,取气茫然万般皆触所言无择,存思炼养之际念头一差,即感召非物或心生左道之念,又触念不灭意随心牵日久必然败道。

    上真已成真人犹凶魔所试,何况凡学之夫耶。仙道得成,亦不被试者,皆是九天制魔保举,故魔宜先试其邪正也。得魔保举便白日升天,岂可为咎魔也。

    凡学士行持洞视,多致群魔所恼,遂乃退败功力。如见美貌灵妃,不可熟视,多是三官五帝玉童玉女,察人功过。亦有清灵善爽魔军变化故来惑人。或作鬼怪变现百种魔试,欲人大功不成。及内人亲戚间阻皆魔鬼使然,欲其中道而废。

    道门所言之魔者并非全然为邪恶之类,本有正邪之分。而内魔之患远多于外魔之扰,当知心若纯正丝魔不生,形端气正邪精惊心。消魔之理不在玄奥之中,但看个人日常之心行举止如何。

    徐晚风这一次来,就是为了背回自己师父的尸体,然后回到魔窟,重整击鼓。

    这时候,徐晚风用手将岳松的尸体抗在背上,然后背着往外走。门外

    ,已经有数十个蜀山弟子在等候了,他们严阵以待,看着眼前的两个魔头。

    徐晚风说道:“让开!”

    这些人不让。

    这时候,鹿老爷子的声音传来:“让他们走吧。”

    蜀山弟子,这才让开。

    徐晚风,背着岳松的尸体,往降妖塔外走去。吕乘琴跟在一边,默默无语。他就是个地仙修士,能做的事情不多。找来徐晚风,背会岳松的尸体。

    他觉得,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魔道有了主人,魔窟也有了主人,他这把老骨头,也该活动活动了。

    听说两界山差人,那里好像很不错。

    (本章完)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