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日月姚广孝 作品正文卷 第七章 结知己恩师诲弟子

作者:寒闻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6-15 14:42:1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包氏父子:头油只用司丹康 凿壁窥光 一等逍遥小县令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红楼兵仙 红楼襄王 一等贵公子 压寨相公:从被逼入洞房开始 

    次日上午,韩山童与刘福通辞别,孤身一人前往赵州。

    刘福通为刘玥儿精心挑选了几名教中得力能干的好手,又连连嘱咐其注意安全,才与女儿告别。

    韩林儿道:“玥儿妹妹,我们是往一个方向,大家一道前往吧,有什么事互相也有个照应。”

    刘玥儿微笑道:“林儿哥的好意玥儿心领了,只是我们所带教徒加起来也有十几人,若聚在一起赶路,难免引人注目,还是分开行事稳妥一些。”

    韩林儿知道刘玥儿言之有理,也不便多说,只好与刘玥儿作别,看着刘玥儿逐渐远去的倩影,心中暗暗发愿,一定要干成一番大事,让刘玥儿倾心于己。

    刘玥儿总共带了六人,五男一女。

    妇人模样的女子一直照顾刘玥儿生活起居,刘福通怕刘玥儿外出生活不适,便将她派出一同前往。

    五名男子中有四名是教中狂热忠实之辈,又口齿伶俐,是刘福通安排来潜伏到当地宣扬教义的,剩余一名男子名叫李喜喜,精壮无比,武功高强,是刘福通的心腹,特意派来保护刘玥儿安全。

    一行人日夜赶赴平江路。

    …………

    孟材翁几日里为姚天禧和高启讲解各地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及名人轶事,二人获益匪浅。

    孟材翁道:“此番带你们二人来府城游历,让你们增长见识只是其一,更为主要的是,我与高兄有一位故人之后现定居于此,他在你们二人如此年龄的时候,就已经著有《论鉴》十万余言,所学也是极其丰富,此行正是带你们前去拜访。”

    二人闻言自是欣然应允。

    半晌,三人找到一处住宅,孟材翁敲门拜访,门应声而开,一位二十岁左右年纪的少年惊喜道:“敢问阁下可是长洲孟先生?”

    孟材翁道:“不错。”

    少年道:“孟先生快快请进,杨基已在家恭候多时。”

    待众人进屋落座,自称杨基的少年率先道:“昨天收到高祖父差人送来的信后,我便满怀欣喜,期待你们早日到来。”

    孟材翁叹了口气道:“说来惭愧,自你祖父迁居吴中,我便一直未来拜访,前些日子我与高兄在寺庙中偶遇,从他口中才知杨兄竟已经过世十余年了。”

    杨基道:“先生不必难过,高祖父每每与我提及于您,都会赞赏您的学识,而且您痛恶元室鱼肉百姓,宁愿隐居教学于民也不愿为元室出力,如此风骨,杨家自愧不如。”

    孟材翁面露难过之色,缓缓道:“我早些年自恃气节清高,与许多好友不再联络,一人隐居长洲,这么多年过去,想起我们年少时一起把酒言欢、吟诗作赋的场景,真是怀念。”

    姚天禧从未听过孟材翁讲述其过往人生经历,此时结合上次与高宏的接触,已经猜出个大概,暗自庆幸,竟然能拜入名师门下。

    杨基见孟材翁难过,就转移话题,望着高启和姚天禧道:“高祖父信上提到其孙和先生的爱徒,想必便是二位了。”

    二人依次行礼,介绍自己。

    孟材翁道:“你的才情高兄与我提过,但听高兄说你爱好驳杂,更是分心于曲、小说等,这让高兄与我较为忧虑。”

    杨基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孟祖父教训的是,您不必担心,自从上次高祖父严词批评后,我便专心于学问,不敢懈怠。”

    孟材翁笑道:“年轻人爱好广泛也是好事,多经历一些才能采众家之所长,知晓书中之轻重。你听取长辈批评就能改正,已经非常难得。”

    杨基旋即又道:“孟祖父,此刻到来,就在寒舍多住些日子吧,我正想多多请教。”

    孟材翁回道:“节后我还要回乡学教书,明日我便得回去了。不过此番前来,我与高兄之意主要是想让你们三人多多交往。我走后,便留他二人在这,你们三人一起学习一段时日,将各自平日所学存有疑惑之处共同研究,会对你们三人非常有利。”

    杨基感激道:“先生放心,我一定不负先生所望。”

    姚天禧与高启并不知道孟材翁与高宏有此决定,此刻对视一眼,脸上布满疑惑。

    杨基看到二人神色,笑道:“我可早就派人将客房打扫干净了,你们难道怕我招待不周吗?”

    二人忙称不敢。

    随后众人一同吃饭,闲聊中也逐渐熟络起来。

    杨基字孟载,祖籍嘉州,因祖父出仕江左,全家便搬迁于此,可惜杨基祖父十余年前便已过世。

    杨基的祖父同高宏以及孟材翁皆是同窗,在妙智庵孟材翁和高宏聊到故人之后,二人便打定主意让三个年岁仿佛的后辈相互学习、多加亲近。

    闲聊间姚天禧感叹道:“我刚见季迪的时候,就认定他是天纵奇才,现在结识了孟载兄,我又多认识了一位天才人物。”

    众人哈哈大笑,杨基道:“你又何尝不是天资卓绝,不然孟先生所教弟子无数,怎么只有你一个能让他如此上心,我还需慢慢领教你的不凡之处。”

    姚天禧轻声道:“我出身寒微,只因为是家中幼子才得父母怜爱,供我到乡学读书,又有幸得到恩师垂怜,教我读书识字而已,哪里比得上你们吟诗作赋、书山画水的本事。”

    杨基也是性情豪爽之人,摆手道:“这些哪算本事,待你住下,我们便切磋所学,你不会不懂的地方我一定讲解与你。”

    高启也道:“写诗绘画的确不难,以你的聪慧,不出一月便可学会。”

    姚天禧闻言大喜,心里暗将二人视作兄弟。

    待饭后休息,姚天禧到孟材翁屋外求见。

    屋内孟材翁的声音传来,“进来吧。”

    姚天禧进屋低头道:“先生此番对弟子实在用心良苦,可弟子此番出行时间较长,留在这又不能赶回家中过节,只怕家里不会同意。”

    孟材翁道:“放心吧,你父亲是明事理之人,待我回去自会说服你父亲,吃住你也无需担心,杨家与高家都是大富之家,不差你这一口粮食,我早已与高兄交代过了,你只需用心与他们二人学习,两月后回去便可。”

    姚天禧感激道:“先生对我真如同亲孙儿一般,天禧不知如何报答。”

    孟材翁道:“我已年过六旬,何图报答,我早已说过,若你日后成才,不要忘了我这个老头子便好。”

    姚天禧重重点头。

    孟材翁对姚天禧道:“你们三个后生,都天资不凡,又各有不凡之处。高启读书过目不忘,精通历史,又于诗词最有天赋,但终归是闭门造车,需要多增长阅历,不断出游,才能成才。杨基悟性最高,但涉猎过广,若能专攻于一门学问,必可成一代大家。”

    说罢顿了顿又道:“你虽然因家境原因,所学所见照比二人稍差,但你的思想从不被书中框架局限,看待任何事都有自己客观的判断,这一点天分是为师最为惊讶也是最为看重的。你一定要放下因身世而自卑的心理,多与杨基、高启他们这样有才情的少年接触,磨练自己的心性。为师所学不够精湛,不能教你太多学问,但有一条道理,为师教你后一定要记住。”

    姚天禧认真道:“先生请说,天禧一定记在心里。”

    孟材翁闭目回想片刻,缓缓道:“但凡历代大家,均不能放下宗派之别,门户之见。为师早年间曾有所际遇,深知世间道理、学问莫不同宗同源,只因所学之人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是以百家争鸣。你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虚心求教各宗名家。当世大儒、得道高僧、隐居仙士等都要去求、去学、去听、去问,待你学通各家,融会贯通,必成大器。”

    姚天禧一直见孟材翁以儒士自居,此刻却教他博取众家所长,放弃派别成见,心中大为惊讶,刚想出声询问详细缘由,便被孟材翁挥手打断。

    孟材翁怅然道:“其中深意,为师想了几十年也不甚清楚,是一位高人之见,你只需记住便好。”

    姚天禧点头道:“天禧记住了。”

    次日,孟材翁准备返程,与众人告别后,姚天禧送孟材翁出城。

    孟材翁道:“昨日对你所言,可记住了?”

    姚天禧回道:“恩师之言,天禧死也不敢忘记。”

    孟材翁欣慰道:“我儿天资较差,莫说成器,我教授的也最多学个六七成,所幸晚年收了你这个天资聪慧又听话的好学生,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姚天禧道:“天禧愧不敢当。”

    孟材翁道:“我将你看作自己孙儿一般,便刻意引导了你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多教给你些日后所用的道理。你总有些自卑之心不能抹去,我有些放心不下。”

    姚天禧这两日总听孟材翁着急教给自己各种道理,突然一阵不祥预感,急声道:“先生回去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孟材翁哈哈大笑,摸了摸姚天禧的头高声道:“不必送了,将为师最爱听的那篇文章大声背给我听,权当辞别了。”

    姚天禧不惧旁处行人眼光,昂首高声背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材翁逐渐远去,姚天禧口中不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材翁听着爱徒气宇轩昂的声音,越笑越是开心,行走间,忽的高声唱道:“先祖才高平乱世,我辈只做教书人。自诩儒生数十载,不如山中看门人!”

    片刻间姚天禧泪流满面,朝恩师所去方向长拜不起。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