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现代五仙传奇之灰仙传 正文 初战五通—季问伯答

作者:离鼎双玖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19-01-20 03:12:12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她想做那剑修魁首 能修仙谁还当恶毒女配啊 万灵仙族 两界:别叫我邪魔! 我都修魔了,你还想道德绑架? 和离后:与前夫活成对照组 入魔后,他们都慌了 皇室弃子,开局建立无上仙朝 

    “叔叔好,常听肖同学提起您。叔叔一手将家业与家庭打理得景景有条,真是我辈学习的风范,有机会一定要向您多多请益。”

    我跟随着肖萦凌进了饭店的包厢,一进门,便发现一个面堂红润,气度雍容的中年人正在上下打量我,于是连忙冲他微微鞠了一躬。

    肖叔叔是一位生意人,如果直接恭维他事业有成,日进斗金什么的,未免落了俗套。

    从肖萦凌对她父亲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位肖叔叔显然长袖善舞,其事业有成的同时,家庭也是天伦和睦。

    我刚才那一番应对,既不显得过分谄媚,也并无太大傲气,还稍微恭维了对方的手腕。

    当再次抬起头时,发现那人冲我微微点头,面『色』也随之和缓了几分,我不禁暗自得意,看来这第一印象分算是拿到手了。

    “噢,萦凌啊,这就是你时常提起的那位章同学吧?小伙子挺精神的,请入坐吧。”

    当下我们分宾主入座,开始时不过稍稍品评一下席间菜品,说些学校风土人情之类的闲话,等到菜过五味。

    肖叔叔面容一肃:“章同学既然喊我一声叔叔,那我自居长辈,便说句不中听的话,能对国学有所爱好是件好事,但眼下你们年轻人应以学业为重,而不应在这些方面牵扯过多的精力。”

    我闻言精神一振,正点子可算来了:“叔叔教训的是,我作为学生确实当以学业为重,只是这学业一途,也要劳逸结合才能收效显着。小侄只是私下寻思,将大好年华浪费在酒杯牌桌之间,未免可惜了,所以在课余闲暇时节,略微读了几本古书。偏巧小侄又属穷根究底好钻牛角之辈,无非‘掩卷冥思,偶有所悟’罢了。至于这爱好国学么,都是朋友们谬赞的。”

    “呵呵,好,好一个‘掩卷冥思,偶有所悟’。”对面坐着的肖叔叔面『色』又一缓,嘴角也因此带上了一丝笑意,“那么贤侄不妨说说这‘偶有所悟’都悟到了些什么?”

    “故所愿,不敢请。”

    我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这位肖叔叔果然久历江湖,别看他问得简单,其实一点儿都不好回答。

    他不问我看过什么书,反而一上来便问得到什么感悟,一下子把我能回答的范围圈死了,让我只能从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书本里选择。

    如果我一会儿说了半天感悟,回头发现对面的两位听众压根儿没看过这本书,不但白费了口舌,还会给人留下读书有失偏颇的印象。

    可一旦选择那些大众熟悉的书本讲感悟,这感悟的度又很不好把握。

    因为研究大众书籍的方家大家实在太多,我的感悟与方家的阐述大致相同,就显得在拾人牙慧;与方家的阐述差异过大,又会给人以离经叛道之感,控制不好便会在肖萦凌和她父亲心里留下坏印象。

    不过,好在我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我略微定了定神,开口讲道:“小侄最近凑巧看过一篇文章,里面简单回顾了清朝晚期的科场制艺。小侄见此文剖析合理,不自觉多读了几遍,认为作者确实言之有物,而非信口开河之辈。”

    科场制艺,通俗点儿说便是考科举。

    科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这二字前面多半儿还可以加几个“牢笼志士”、“拘泥不化”、“迂腐守旧”之类的定语形容词。

    总之就是要斗倒批臭再踏上一脚……但历史上的科举考试真地像后人描述的那般不堪么?

    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待科举制度,显然也不能一竿子打死。

    说出来能吓人一跳,就在清乾隆时期,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被访华的马歇尔尼使节团带回英国。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发展后,这套制度最终形成欧洲近代文官选拔制度。

    之后又过了二百多年,终于在二十世纪后期,绕了一个大半个地球再度传回中国,这次它改了个新名子叫做“国家公务员考试”,其中很多科举制度中就存在的规章条例都被继承保留了下来。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为什么当代中国人会对科举有这么大的偏见?

    主要是因为当时首先站出来批评科举考试,号召教育改良的都是一代大师。他们广有声望与号召力,首先对科举制度进行发难,在当时引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到后来的五四运动、白话文兴起之时,世人跟风,欲师前人故智,准备把科举制度拖出来,再打一番死狗,也好卷起更大的风『潮』。

    可问题是此时科举已经停止了快二十年,那些真正经历过科举,有功名在身的人,当下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多将近五十岁了,多半儿也已经在政坛上混出成『色』。

    眼下这些人居官唯稳,自然和那些卷起五四风『潮』,敢冲敢打的小年轻们凑不到一起去。

    所以在五四运动中大肆批评科举制度的那些人,其实压根儿都没亲身经历过科举。

    他们只能在前人批评科举因循守旧的思想基础上,再加以‘大胆’的想象发挥,借助口诛笔伐,把科举制度批评得一无是处。

    但十分讽刺的是,起初那些意见中肯,言之有物的批评文章,渐渐被埋没在历史尘埃之中无人知晓。

    而五四运动中那些‘标新立异的’批评文章,反倒随着白话文的广泛流传,被后来的人们记忆传诵,最终统一了国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这真是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恶劣的玩笑。

    要知道最初的那些批评者,多半儿都是考中过科举,有功名在身的大家,比如提倡新式教育的着名学者蔡元培。

    他自然有资格说科举因循守旧,因为人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这白话文写得针砭时弊,意味隽永;旧式文言照样骈四骈六,文采飞扬。

    人家当年也曾中过贡士,还名列二甲第十四名,相当于现在全国统考第二十四名。

    只不过蔡老恰巧为母丁忧,未能继续参加接下来的殿试,否则他妥妥地是个进士(因为考上贡士的人才被允许考进士,而进士科一共录取三甲七十名)。

    到了蔡老那种水平,自然可以说科举如何如何不好,因为人家是中过举的。

    谁可以说学历不重要,只有个人能力水平最重要?

    学中文得是香港的,考理工得是麻省的,连平时自嘲自己就是个随便打打游戏的‘小主播’,那也得是清华本科,北大硕研的出身才行。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