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攀龙化鸾 正文 第109章 ‘作死’的契约

作者:侠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19-01-16 08:54:16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五岁小萌宝被全京城宠上天 网恋!抱上全球首富大腿后真香了 职场规则 离婚后,冷艳总裁卑微求复合 重生后,老婆逼我上音综 穿成霸总文学里的吃瓜打工人 我在红楼梦中当神医 换亲后,绝色美人成大杂院团宠 

    严格来说,金知蝉和她庄子里的佃户们签的契约,与后世的诡寄有着很大的不同。

    明清时代的诡寄契约,是农民们为了逃避官府的苛捐杂税,而采取的一种方法。而金知蝉的做法却恰好想法,她把从官府拍卖来的耕地均分给那些和金府签了契约的佃户。

    每户佃户分到的农田,再加上他们家中自有的农田,整整一百亩,不多不少。

    该契约中,详细订立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责任,

    凡是自愿投到金府的,每户佃户每年经过辛勤劳作,所得的粮食,会被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要及时向官府缴纳足额的赋税,也包括,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人头税和更赋。

    更赋,其实就相当于宋朝王安石变法时弄得那个免役法,富人可以出钱雇佣贫民代替自己去服各种的徭役,甚至是兵役。

    第二个部分,就是要向金府缴纳地租,金知蝉制定的是固定地租,而不是汉朝官府和地主们普遍所采用的分成地租。

    具体的数额,种植小麦的土地,金府收取每亩地所收的田租是六斗,而种植苎麻、大豆的土地,地租就要相应的少一些,具体视其收成而定,不过,金知蝉也规定了最低限额,即每一百亩地,不管其收成如何,都必须向金府缴纳六匹麻布,或者五十石大豆,若是无法保证的话,那就趁早不要种植其他的作物。

    当然,金府还会规定这些佃户,都必须休耕三分之一的土地。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下去,农户们根本就无利可图。

    其实不然,比如种植冬小麦的土地,按照李锂的尽地力之教中(汉书,食货志上)所说,每亩得粮食一石五,一百亩就是一百五十石,首先就要像官府缴纳赋税,现在的税率是三十税一,再加上其他诸如人头税、更赋之类,那就还是按照十税一来计算,毕竟,农民一年的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耕地。

    一百亩就需要合计缴纳一百五十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五石粮食。

    剩下的一百三十五石,每亩六斗的话,还需要向金府缴纳六十石,那么,每户农民手中就只剩下七十五石粮食了。

    单是吃得,一人一月一石半,五口之家一年就需要粮食九十石,这里面就存在了十五石的缺口。

    如果加上休耕三分之一土地所带来的损失,那就更多了。

    官府收税的时候,是按照田亩数来收取的,那些人才不会管你是不是休耕。因此,这部分休耕的土地虽然不需要再向金府缴纳田租,却仍然还需要向官府缴纳赋税。

    按照这位法家的祖师这样的算法,若是作了金府的佃户,辛勤劳作了一年,一家人连吃都吃不饱,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为金府卖命呢?

    可是,金府周围的农户们却像疯了一样,纷纷与金府签订了这种看似作死的契约。

    原因有两方面,第一,这里面存在一个认识上的偏差。

    第二,古人和穿越者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

    认识上的偏差指的是,金府的佃户们已经开始渐渐意识到,金知蝉所定的六斗固定地租虽然有些高,可这里面却隐藏了好处。

    多劳多得!

    佃户们如果勤劳一些,种出来的粮食自然也要多一些。既然是固定田租,那么,这些多收获的粮食,除了需要缴纳赋税之外,剩下的自然也就全都归佃户们自己所有了。

    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指的就是汉朝人会的农业技术和金知蝉会的农业技术有着跨越几千年的差距。

    尽地力之教中说,农夫们治田勤瑾,则每亩地能够增产三升,而农夫们如果不辛勤劳作的话,结果则相反,每亩地会减产三升。而其所说的上孰,中孰,也即增产四倍,三倍根本就是理想的说法,以汉朝的度量衡而言,不管地里面种植什么粮食,在金知蝉没有出现之前,一亩地的收成基本上就是一石半左右的收成。

    除非是战国时期的魏国石这个量器比秦汉所采用的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战国时期魏国的亩产量非常低。

    而金府的佃户却早就知道金府、或者说是金知蝉的名声,要是得了金府种田的诀窍,每亩地何止能够增产三升那么low,东平里每亩增产那都是按照石来计算的。

    关内,别人家的耕地每亩能收一石五,甚至只有一石,可东平里的耕地却能够收获两石五,三石五,甚至是更多,若是不算田老怪管理的那一百亩稻田的,金知蝉在东平里的时候,冬小麦亩产量最高记录曾经打到过四石多一点点。

    还有,不说冬小麦,就说金府的地里面一年中居然能种两季的粮食这件事,第二季大豆的亩产量居然也能达到一石左右。这可是建元四年发生旱灾的那一年发生的事情。

    这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差距。

    长安城外这些主动投献到金府的佃户也不求每亩能够收获三石五或者四石,也不求一年能种植两季的粮食,但是每亩两石五的收成,就足以让他们跟金府签下那个看似作死的契约了。

    会长安城的第一年金知蝉当然不会休耕,结果,第一批投到金府的佃户就最先发了财。

    按照之前的算法,一亩地收获了两石半的冬小麦,每户佃户还剩下七十五石和一百石,而这一百石还是需要缴纳赋税的,即75+100-10,剩下的一百六十五石。

    而这个数字就是每户佃户一年中能够得到的粮食。

    再减去需要留存食用的九十石和用来制种的五石,金府每户农户一年中能够剩下的粮食就达到了七十石。

    而且,金府的佃户们还有一个隐性的福利,这是关中其他农户或者佃户所享受不到的福利。

    那就是粮食收购,金府照例每年都会收购六百石的粮食,这是金知蝉自己定下的数字。金府制定的粮食收购价并不高,丰收的时候,只有每斗六文而已,收成不好的时候,金知蝉会让人将这个价格提升一到两文钱。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