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移民全球 正文 第四百九十九章 河套之战(八十四)

作者:陈健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1-05 09:08:0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朕能走到对岸吗 假太监:太子竟是女儿身 从软饭秀才开始称霸天下 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 大唐:高阳退婚,我诗仙的身份瞒不住了 逍遥四公子 三国:这个军师不一般! 寒门崛起:从最穷县太爷到富可敌国 

    额哲臣左右,分列着二十名长枪手,全是高头大马,特别威武气派。

    还有十名神射手,每人挂了十袋箭,每人有三张力量不同的弓。

    剩下五十人是刀盾手,由这一百人组成的亲卫军,实力不可小觑。

    额哲臣跳下战马,所有人跟着下了战马。

    他带着这些人走到大帐的右侧,对着柱子上的一匹白马跪下叩恭敬的扣了三个响头。

    走到左边,同样规规矩矩的叩了三个响头。

    在帐篷的右侧,立着一根金色的柱子。

    柱子上雕刻着一匹名叫“薛帖儿”的精美的栩栩如生的白马。

    这匹马眼中闪着火光,周身披着银白色的毛,它从来没有过鞍子,也从来没有人骑过。

    据萨满解释说,在祖先成吉思汗出征时,凡人肉眼看不见的强大战神‘苏鲁达’。

    蒙古军队的保护者骑着这匹雪白的骏马,带领蒙古军队走向了胜利。

    在帐篷的左侧,立着一根白色的柱子。

    上面雕刻着一匹经常备着鞍鞯的名叫‘乃蛮’的高头大马。

    这是成吉思汗心爱的战马。

    这匹马呈黄褐色,黑鬓、黑蹄、黑尾、黑脊梁,是草原野马的后裔。

    原来成吉思汗出征时,都要在左右拴上两匹马,现在把它雕刻在柱子上。

    这是成吉思汗直系血统的黄金家族成员才有的荣耀。

    ‘薛帖儿’白马柱的旁边竖着一根高高的木竿,竿上挂着成吉思汗的白色大纛。

    当然这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苏鲁锭,这只是仿造之物。

    ‘乃蛮’马柱旁边立着的木杆上挂着的是黑五角旗,旗上用金线绣着兽首骑士—战神速勒达。

    这是成吉思汗之孙贵由汗,全体蒙古人的合罕窝阔台之子于继承人。

    贵由极力在各个方面模仿圣祖成吉思汗讲究豪华的做法。

    他在大帐旁栽了一根木杆,木杆上挂着黑五角旗。

    旗上用金线绣着兽首骑士—战神速勒达,蒙古人征战时的保护神。

    跪在大帐四周的蒙人和其他三族的人高声叫道:“让圣祖的意志,再一次通过对叛徒的战争引导我们前进!

    让成吉思汗的马尾旗给我们指引道路!让他保佑我们获得胜利吧!”

    一个面色黝黑的年轻蒙古勇士,从跪在四周的彪悍的百户骑兵中飞奔而出。

    他旋风一般登上的一个木台,在台上停下,站的笔直。

    紧随其后的是三名士兵,中间的那名手持黑色五角旗,旗上的九条宽带迎风招展。

    旗杆金色的顶端飘荡着一根褐色马尾,他把这根仿制的黑色苏鲁甸递地给蒙古勇士。

    上了年纪的蒙古人、都听说过黑色五角旗,这是战无不胜的成吉思汗的苏鲁锭。

    最前面的一个亲卫手持五角白旗,窄窄的旗角在夜风中猎猎抖动。

    旗子上用丝线绣着一只灰色雄鹰,雄鹰爪子下按着一只乌鸦。

    爪子下按着乌鸦的灰色雄鹰:被认为是成吉思汗家族的保护神。

    因为成吉思汗贫苦的祖父,不端察儿单凭放飞驯服了的雄鹰猎物为生。

    本来是拔都汗的制式军旗,后来传回东方,额哲臣也把它当作自己的军旗。

    当勇士举起黑色的苏鲁锭,后面的亲卫举起五角白色军旗。

    所有人高声狂呼:“继承圣祖的意志,扫平叛乱,统一蒙古。”

    其实正宗的蒙古黄金家族的军旗,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屁的狼图腾。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后世穿着附会而加上去的,狼头大纛和军旗是突厥人的图腾。

    成吉思汗的“苏鲁锭”有三种颜色。

    1、有用白色马尾制作的苏鲁锭!

    汉语叫做“九游白纛”,是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国的国旗。

    它代表威严、力量和生命力,也代表着和平和永久。

    白色苏鲁锭是和平时期飘扬在成吉思汗皇宫大帐前的。

    2、有用黑色马尾做的苏鲁锭,黑色苏立定代表战无不胜。

    成吉思汗出征的时候祭奠黑色苏立定,并带着它每次必胜,它同时也是成吉思汗的杀敌利器。

    3、有用黑白马尾混合制作的黑白相间的苏鲁锭,黑白相间的花色苏鲁锭是一般战将用的旗帜。

    为什么狼头大纛和军旗是突厥人的图腾呢?

    根据《新疆史鉴》中“隋唐时期西域的民族”一章中记载:“突厥是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

    我国北方兴起的又一个势力强大的游牧民族。

    关于突厥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说“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与契骨(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游牧与今阿巴根河、叶尼塞河一带。”

    第二种说法:“盖匈奴之别种,由于匈奴的侵扰和压迫。

    南迁至高昌之北山(今吐鲁番北面之天山),后迁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

    第三种说法:“其先“平凉杂胡也”曾臣属于沮渠北凉,北魏时才迁居金山。”

    上述三种说法虽有所不同,但却反映了突厥的起源和迁徒的过程。

    在这之前,大部分人也一直认为突厥人、匈奴人和蒙古人的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

    但在《新疆史鉴》、《中国通史》的记载中明确指出,突厥是一个由许多部落和部族组成的军事联盟。

    是建立在武力征服的基础之上,分散的游牧经济又导致其政治上的不稳定。

    统治阶级的内讧以及压迫民族的反抗,极易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加之隋朝的离间,所以突厥汗国建立不久,便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元始初期,草原各部族、部落之间的纷争与决斗是何等的激烈。

    《新疆史鉴》:“突厥的祖先是一个以阿史那为姓、以狼为图腾的部落。

    最初活动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与契骨(又叫结骨、纥骨)是近族。

    后迁徒到高昌北山,掌握了冶铁技术。

    五世纪初被柔然征服后,被迫迁至金山南麓,沦为柔然的‘锻奴’。”

    《新疆史鉴》:“五世纪中叶,冶铁业已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突厥的兵器有弓矢、鸣镝、甲鞘、刀剑及所谓的‘今镟箭’、‘金狼头’等。

    突厥高度重视商业,南与中原,西与波斯,甚至远及东罗马,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在维族古文献《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记载了信仰萨满教的情况:

    “乌古斯可汗在召集部落大会时,要按照萨满教的仪式在大帐的两侧各立一根木杆。

    木杆顶上挂上金鸡、银鸡,杆下分别栓上黑羊、白羊,后演变为木杆上挂羊头、牛尾、布条等。”

    今天的维族在朝拜麻扎时,仍然在麻扎周围树木杆并在其上挂羊头、牛皮、布条。

    同时集体跳舞,这就是萨满教残留的影响。

    1347年,由蒙古人建立的察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统治天山南北的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贴木尔汗皈依***教,开始强制推行***教。

    导致天山南北地区大量蒙古人成为***。

    西域的宗教也由此逐渐过渡到,以***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时期。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维族在召开部落大会所采用的仪式,依然离不开很多蒙古族元素包含其中。

    而关于金鸡的描述,在《成吉思汗》一书中也有记载:

    “蒙古大军西征时,总会带一只雄伟的金鸡矗立在军帐木杆上,作为蒙元大军行军打仗的吹号手。”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